还记得以前吗?出差总有一档“丽思卡尔顿自由”:高端酒店、自带豪华感;现在不少人说,“能住汉庭、如家就不错了”。
差旅这事,正从炫耀变成了务实,从体面变成了计较。
这一年多来,企业预算压缩、差旅标准下调,一场关于“体面 vs 成本”的旅行正在悄悄洗牌。

01
先说数据能说明的问题。不少企业开始公开压缩差旅费用。《2024-2025 中国商旅管理白皮书》显示,2024年全国约 72.93% 的差旅是“当日往返”的,也就是说很多人根本不住酒店。
国内差旅预算整体下调幅度在 5% 到 30% 不等。金融、互联网、医药这些行业,因为现金流紧张、成本上升,对差旅行程和住宿标准的控制尤其严格。
某些券商、人力资源密集型公司,差旅费同比下降甚至 30%以上。

这些数字说明一个事实:很多“丽思卡尔顿自由”已经不是默认选项了。
02
然后是高星酒店真切的“冰凉感”。
大牌酒店集团在中国区的财报里,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多个季度都在下滑。比如万豪在大中华区的房价收益就出现下跌,洲际、希尔顿同样不例外。
曾经那些要靠少数高端差旅支撑利润的大酒店,现在房间空置率变高,折扣多了起来。
很多五星/四星酒店假期里打折、促销的力度,比前几年强多了。
企业差旅减少带来的需求缺口,不只是数量减少,还是高价房间说不定没人订。

03
与丽思卡尔顿自由形成对比的是快捷酒店的“逆袭”。
如家、汉庭、锦江之星、7天等连锁快捷品牌,开始成为差旅人的首选,因为这些酒店稳定、干净、价格可控。
很多差旅人说:“我宁愿少住一个小时好酒店,也不愿花那价差在床垫上浪费钱。”
快捷酒店能赢的原因不只是价格低,更因为流程简化、会员积分可通用、申请报销时省事。
这几年“差旅标准降低”政策一出,一些原本优先安排高星酒店的人员,也被要求住经济型或快捷型酒店。
快捷酒店也开始做得有档次,比如在服务体验、小细节上下功夫:干净、WiFi 稳定、床单洗得清楚、洗漱用品是品牌的,这些“标准化”的细节成了竞争力。
04

差旅标准变的背后,不只是企业省钱那么简单。
它反映的是经济环境、企业经营压力、文化心态在变。在成本上升、利润压缩的大环境里,企业不得不问:这趟差旅带来的业务和收益,值不值得多花那几千块?
曾经的“出差就是面子工程”“住酒店是身份象征”正在被打回现实。
更重要的是,对打工人来说,这意味着生活节奏被调快,休息时间被压缩。
酒店、差旅管理平台开始重视“性价比”、重视会员系统、重视标准化运营。
而打工人在这个变天里,如果能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对真实需求的关注,也许会过得稍微好一点。
参考资料
- 同程商旅:《2024-2025 中国商旅管理白皮书》关于差旅预算与“当日往返”比例的统计。
- “国际酒店中国区业绩下滑报告”:万豪、洲际、希尔顿等在大中华区的 RevPAR 与平均房价指标下降。
- 《2024 中国企业差旅管控分析报告》里关于企业差旅预算压缩、高星酒店入住标准降低的案例。
- 报道:“从严从简、过紧日子”政策对政务会议及差旅预算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