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中国澳门地名中的历史小掌故

氹仔,中国澳门地名中的历史小掌故"/

我们来聊聊澳门氹仔的一些地名小掌故:
氹仔(Macao)是澳门三个主要岛屿之一,其地名本身就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氹”字在粤语中意为“水坑”或“洼地”,这与氹仔早期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氹仔地名的由来和趣闻:
1. "氹仔 (Macao / Ma Kok):" "掌故:" 这是最核心的地名。相传在明末清初,氹仔岛地势低洼,常有水积聚,尤其在雨季,如同一个个“氹”(水坑)。因此,“氹仔”这个名字就形象地描绘了这里过去水网纵横、低洼潮湿的地理特征。也有说法认为与早期岛上盛产一种名为“马骝”的淡水鱼(类似鲶鱼)有关,但“氹仔”更侧重于地形地貌。
2. "路氹填海区 (Lantau Macao Reclamation Area):" "掌故:" 这片广阔的区域是现代澳门发展的象征。它并非天然土地,而是通过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将氹仔岛与路环岛连接起来,并扩展出来的区域。这片区域是澳门国际机场(MFM)所在地,也是许多新酒店、住宅区和娱乐设施(如威尼斯人度假村、永利皇宫等)

相关内容:



澳门有个岛叫“氹仔”岛。

氹字怎么读?

在粤语中,氹字有两种发音三种意思。第一种是:小坑、坑的意思。第二种是:哄的意思。第三种是:哄骗的意思,以哄的方式骗人。

氹与凼同音,字很形象,描绘出水被包围的样子,粤语则读为【tam5】(在湖南宁远,“凼古”即为地上的小水坑,十分形象)。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澳门的“氹仔”,氹仔最早分为大氹和小氹两个岛,其名称也应来源于每个岛都有一个小海湾,后来填海后二岛合一成为氹仔,再后来氹仔又与路环岛连上,连接处成为路氹城,如今是金光大道,大型赌场最集中的地方。氹仔岛又被称为“龙环”、“鸡颈”、“潭仔”、“龙头环”。但其葡文名称于字面上则与上述名称皆无关。

有传说指当年葡萄牙人于氹仔登陆,向当地人询问地名(“名称”、“名字”一词在葡文称为“Nome”,英文则称为“Name”)。

由于双方言语不通,当地人把葡萄牙人发问“Nome?”听成“糯米?”,认为葡萄牙人在询问当地人会否售卖糯米,当地人于是“大把”(意即“大量”),音译变成葡文词语“Taipa”,葡萄牙人于是把该地方命名为“Taipa”。

有趣的是,“Taipa”一词在葡文碰巧也解作“夯土”──葡萄牙人昔时建屋用材。

氹仔的名字来源于葡萄牙语“taipa”,意思是“篮子”,因为这个小岛形状像一个篮子而得名。(文/聂巨平)

发布于 2025-09-23 08:57
收藏
1
上一篇:易读错的地名(四),探寻那些让人“读”之费解的地理名篇 下一篇:探寻中国最难读地名,揭秘那些令人头疼的地名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