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慎行!对着此物拍照或触犯法律,务必远离

千万慎行!对着此物拍照或触犯法律,务必远离"/

您提到的“千万不能对着它拍照,这样违法”可能指的是某些特定的情况或物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拍照的限制和法律规定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拍摄政府机构、军事设施、法庭等敏感地点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这些地方被视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此外,在私人场所或他人的住宅内拍照,也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许可,否则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如果您不确定某个地方或物品是否可以拍照,建议您先了解当地的相关规定,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在拍照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

相关内容:

自由从业者魏某,在某景区游玩时,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到了远处的部分敏感军事设施。出于好奇和炫耀心理,魏某将拍摄的照片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


此时,魏某并没有意识到,虽然这些照片拍摄于景区,但照片中的军事设施属于敏感军事信息,随意拍摄和传播此类照片,极有可能导致国家军事秘密泄露,最终,魏某被依法处理。


一张照片,或许无意间暴露了重要的军事设施布局,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泄露国家机密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运动相机、口袋云台相机等先进拍摄设备的普及,拍摄效果和便利程度大幅提升,拍摄行为愈发频繁。


然而,个别人员由于保密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敌情观念,对所接触的涉密敏感事项缺乏敬畏之心,进而引发失泄密案件时有发生。疏忽大意的行为可能并无主观故意,却为泄密后果的发生打开“方便之门”,既危害了国家安全,本人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机场作为我们旅途的出发地和结束地,往往是拍照打卡、分享生活的热门地点。然而,军民合用机场涉及我军事机密信息,这些军事机密一旦随着一张张照片被泄露出去,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隐患。


在东南沿海地区某军民合用机场,乘客刘某在飞机滑行起飞过程中,无视机舱内广播和乘务员的提醒要求,擅自将开启录像功能的手机放置在机窗遮光板与窗口的夹层之间,并反复开启遮光板,对机场周边设施、建筑和军机等进行摄录,打算发朋友圈炫耀。


机场观测到该航班有乘客未按照有关规定关闭遮光板后,立即要求该飞机重新滑回停机位,直到相关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细致核查确认消除泄密隐患后,该航班才得以重新起飞。


刘某此举不仅导致其所乘坐的航班延误,影响了同机旅客的行程计划,更因涉嫌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被相关部门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无独有偶。


2021年11月,国内某军事论坛发烧友罗某,为寻找较好谈资,利用具备远程高清摄像功能的无人机,对某新型军舰进行非法拍摄,被国家安全机关发现查处。经相关部门鉴定,罗某所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涉及2项机密级军事秘密和1项秘密级军事秘密,最终罗某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未经允许私自拍摄军事设施、设备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配合做好军民合用机场的安全保密工作。


——不随意拍摄。在军民合用机场乘坐航班时,不要对机场内的军事设施、装备、军事人员及相关军事活动进行拍摄。特别是在设有“禁止拍照”等标识的区域,应严格遵守规定,即使没有明显标识,若拍摄内容可能涉及敏感信息,也不应进行拍摄。


——不传播敏感信息。不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或与他人私下交流中,发布、讨论在军民合用机场看到的可能涉及军事或敏感的信息。


——遵守机场规定。严格遵守军民合用机场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合机场完成各项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当飞机在起降、滑行时,应严格遵循空乘的要求关闭遮光板,严禁擅自拍照、摄像或上传相关内容至网络。


国家安全机关在此郑重提示,公民如发现有在军民合用机场等军事敏感地带私自拍摄录像,或擅自传播、散布敏感军事设备信息及军事活动情况等行为,请即刻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杜洋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于 2025-09-22 03:43
收藏
1
上一篇:禁拍警示,千万不能对着它拍照,否则违法风险高! 下一篇:千万慎行!对着它拍照即违法,小心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