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之光,探寻寿皇殿——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魅力

北京中轴之光,探寻寿皇殿——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魅力"/

我们来聊聊北京中轴线上第二大的建筑群——"寿皇殿 (Shòuhuáng Diàn)"。
寿皇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的西北角,景山公园的东南部。它紧邻着故宫的宁寿宫区,但在规制上,寿皇殿建筑群是中轴线上仅次于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建筑群。
以下是关于寿皇殿的一些关键信息:
1. "历史与用途": 寿皇殿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皇家祭祀祖先(尤其是“皇考”和“皇妣”——即已故皇帝和皇后)的主要场所。 清朝沿用了这一功能,并在乾隆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使其规模更加宏大。 其主要用途是供奉、瞻仰和祭祀明朝及清朝的部分先皇和先后的牌位(神主)。每逢清明节、冬至等节日,皇帝会亲临此殿举行祭祖仪式。
2. "建筑布局与规制": "中轴对称": 寿皇殿建筑群严格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布局严谨。主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 "主要建筑": 由南往北依次为: "牌楼": 四柱三间七楼

相关内容:

图为寿皇殿牌楼。牌楼为三洞九楼式,额为乾隆御题。牌楼在寿皇殿大门前。东牌楼正面写着“继序其皇”,意为继守发扬光大。东牌楼背面写着“绍闻祗遹(玉)”,意思是对先王遗训言听计从。(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南牌楼正面“顕承无斁(音度)”,意为颂扬、彰显先业,不做败家子。南牌楼背面“昭格惟馨”意恩是昭示己心,明告天下,为天下明主。西牌楼正面写着“世德作求”,政绩与先祖比高。西牌楼背面写着“舊典时式”, 继承典章制度,效法前事。乾隆励精图治,得以延续。

图为寿皇门。寿皇殿大院为座北朝南的方形院子,正面是三座门。以前上面悬挂着北京市少年宫的牌子。

图为寿皇门动画模型。这个砖城门就是三座门,这图很立体。是外院的门。(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寿皇殿平面 图。

戟门(寿皇门),黄琉璃顶。面阔5间,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杆。是寿皇殿内院的正门。(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寿皇殿位于寿皇门正北面,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面阔9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拦,前、左、右各有12级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衍庆殿、绵禧殿为寿皇殿的东西朵殿,均为黄琉璃筒瓦歇山调大脊,面阔3间,进深1间,前后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有石护拦。

寿皇殿月台上。

寿皇殿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用于供奉从康熙皇帝至光绪皇帝这八代皇帝和皇后的画像和牌位。在元旦、春节、清明及各代皇帝的诞辰、忌辰等重要日子时,皇室成员在这里恭行祭祀大典。图为寿皇殿月台上的铜鹤与铜鹿。(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寿皇殿内有8间内龛。供奉8位先皇,康熙的隔间居中,以下依序分列左右: 同治、 道光、 乾隆、 康熙、 雍正、 嘉庆、 咸丰、 光绪。隔间内还陈列有神龛牌位。

插屏: 过节时摆出来。屏挂朝服照,桌列供品。

祭祀供品。(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祭祀供品。

大殿东西两侧有紫檀大櫃子。存放帝后及妃子画像。

图为康熙帝与三位皇后。康熙的三位皇后:孝诚仁皇后,原配,正黄旗,冊立20年,死于难产。孝昭仁皇后,第二位皇后二,镶黄旗人,册立6个月病逝。孝懿仁皇后,第三位皇后,镶黄旗人,册立仅1天病逝。

清朝十二帝画像。(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寿皇殿西半部分。

衍庆殿。在寿皇殿东侧。

衍庆殿介绍。(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绵禧殿。在寿殿殿西侧。

绵禧殿介绍。

碑亭。(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碑亭中的石碑。

碑亭介绍。

图为从寿皇殿月台和东侧的碑亭。(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图为寿皇殿和寿皇殿东面的碑亭。。

图为东西配殿,现用于实物展览。(更多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发布于 2025-09-21 22:43
收藏
1
上一篇:乘客进入地铁轨道原因曝光,紧急调查揭开惊人真相 下一篇:燕子不巢破屋,传承与创新中的文化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