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的时候,天色不算明亮,云压在大地上,不大像春天的样子。外面吹过风,手机里跳出来消息,是说最近有场比赛。比赛:广州和上海的那场,还真不少人关注。有个球员,大家在群里都说他跑得快。名字,王猛。比分一看,很清楚,[上半场:广州54,上海51。有人截了分数发给我,说有点紧张——还留言问:“谁赢了?”

再重新翻回去,手机里又出现一条,说下半场开始得积极。王猛还是主力在场,跑动距离那块直接写了[总距离:8900米。这数字摆在手机屏幕上,有人评论——“跑了一个多小时,总得干点什么事吧?”
说来奇怪,三分球这事,广州这队命中数和对面的隔得不远。中场休息大家发段子,“这场要进季后赛就考这个了。”不吵架,但各有各的主意。全场命中率这样:广州48%,上海45%。转到微信,表格截图又传进群。没人提中锋表现,一波数字走在前头。

另有一家报纸消息,说最后五分钟比赛进入拉锯。全场犯规数。场下解说员念出来,观众席有掌声,不大响。两边都不是慢性子队伍。王猛那球进了,赛场内计时牌上数字跳成92:89。还有人记得,第三节双方防守转换加快,有两个失误,反倒让球迷拍了桌子。
回看上场数据——王猛出场37分钟,得分27分,篮板7个,助攻5个。队友小李也不赖,三分命中3次,扣篮两下。王猛单场得分27,是个人赛季新高。教练板凳坐得不踏实,看完统计本上还有圈画的地方。记者采访时,王猛气喘吁吁,说“下场还要拼”。

整场平均每节得分,都不高但咬着牙,广州四节分别得分:24、30、18、20。上海:23、28、17、21。有人开始在群里算差距,那边还有人私信发来截图——“比分一直变,谁能想到最后三分就分胜负。。。”
比赛最后一分钟,现场观众都站起来,气压低。时间剩下不到十秒,上海有个球员投篮没进,广州抢到篮板,时间用到最后一秒。哨声响,比分就这样定了。比分锁定:广州92,上海89。有段子手说:“最后那一下太心跳,还不如打牌。”

有人盘点数据,把全场技术统计摊开。失误数,两边加起来29次。篮板球,是广州多:广州拿下全场48个,上海只有42。抢断数稀稀拉拉没太多。教练一直皱眉,板凳区小动作不断。
到了赛后,记者围着王猛拍照,“你今天得分高啊。”整个场馆还在嘀咕,这个球员下场是不是还能保持。王猛擦汗,笑一下。教练好像满意数据,拍拍他肩膀。
电视台又重播了精彩镜头。观众评论:“三分球挺关键,命中8个,输赢基本靠最后几下。”教练赛后只说一句:“好好休息,准备下场。”有些队员还坐着没走,盯着球场发呆。

队员们已经换完衣服。外头观众陆续离场,人群叽叽喳喳。场馆广告牌上也有比分闪着。场馆工作人员开始清扫地上垃圾。球迷有的拍照发朋友圈。“广州进季后赛了。”配上比分截图,很直接。
马路口传来“恭喜广州”的声音,有球迷举着小旗。整场大约用了两个小时,观众数量[现场有6820人,都是真实统计。有人说,这比赛有点值,看了不亏。比赛日,天快黑,但人没散。
全场比赛关键数据:“广州全队得分92分,命中率48%,三分球8个,篮板48个。”

这会儿信息还在网上滚。球迷评论是各有看法,有的觉得裁判罚球判得太细,有的说输赢就是这样。有的把王猛表现翻出来说一遍。现场已经安静,但网上热闹。场馆外有风,广告纸贴得歪歪扭扭,扫地车慢慢转过来。
球迷散去,各回各家。广州队的队报说,接下来对手不轻松,成绩好坏还得看下一场。数据统计已经发到协会。有人说看球养生,有人依然刷视频看那最后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