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中部蓄势待发,昔日“塌腰”之地,今朝腾飞在即!

浦东中部蓄势待发,昔日“塌腰”之地,今朝腾飞在即!"/

浦东中部憋大招:曾经“塌腰”的地方,如今要起飞! 近年来,浦东中部的开发建设备受瞩目,曾经被视为“塌腰”的区域如今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这片曾经被忽视的土地正逐渐焕发新生,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浦东中部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过去由于规划调整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所谓的“塌腰”现象。然而,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这片区域的扶持力度,通过优化规划、引进重大项目、提升基础设施等措施,使得浦东中部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浦东中部正成为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随着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重要发展平台的辐射带动,以及众多高新科技企业的入驻,这片区域正逐渐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格局。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也在不断提升,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未来,浦东中部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这片曾经“塌腰”的地方,正以全新的姿态翱翔于发展的蓝天下,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景。

相关内容:

“商业荒漠”四个字,在浦东中部已经挂不住了。

以前祝桥、川沙、惠南的人想逛个像样的商场,得先盘算地铁几号线、开车堵不堵,最后多半还是认命去陆家嘴或者徐家汇。

现在倒好,川沙九六广场一开,宠物都能进商场撒欢,品牌首店排队比网红奶茶店还长,周末车位得靠抢。

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像煲汤,火候到了才香。16号线、18号线把航头镇拉进了“半小时通勤圈”,东方枢纽又把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捆在一起,年客流奔着两亿人次去。

人流、物流、信息流像三条大河汇进来,商业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更妙的是,这波升级没把浦东中部变成“睡城2.0”。

金桥、张江的产业链外溢,把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直接空投过来——本科以上占八成,年薪三十万以上的快两成。

这些人白天在张江写代码,晚上在川沙撸串,周末带娃去新商场看展,生活半径被压缩到15分钟,职住平衡不再是规划书上的空话。

川沙的2035规划也很有意思,没搞“一刀切”的高楼森林,而是留了20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像给城市按了个暂停键。

国际会议、会展功能塞进去,产城融合就有了呼吸感。

祝桥、惠南被划进“九组团”,每个组团都有自己的小脾气,有的偏产业,有的偏居住,像拼乐高一样拼出一个新浦东。

说到底,浦东中部的翻身仗打得漂亮,是因为它没急着“复制陆家嘴”,而是先解决“人为什么要留下来”的问题。

交通把人运进来,商业把人留下来,产业把人留下来创造价值,生态让人愿意长期住。

五年后,当东方枢纽全面运转,这里可能不再是“连接陆家嘴和临港的夹心层”,而是上海的新腰眼——扭一扭,整个城市都跟着活络。

发布于 2025-09-20 23:58
收藏
1
上一篇:唐镇川沙房价激战,地铁挤爆如沙丁鱼罐头,选错购房地恐多背20年房贷 下一篇:浦东秋色文旅商体盛宴,多元合力点燃消费市场活力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