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普陀山百年秘史,两代高僧跨越百年的法雨寺复兴传奇

「独家」揭秘普陀山百年秘史,两代高僧跨越百年的法雨寺复兴传奇"/

这个标题听起来像是一篇关于普陀山法雨寺历史与复兴的文章或报道的标题。它使用了“独家”、“解密”、“百年谜团”、“两代高僧”、“百年之约”、“重兴法雨寺”等引人注目的词语,旨在吸引读者对普陀山法雨寺一段不为人知或被遗忘的历史故事的兴趣。
根据这个标题,我们可以推测文章或报道的主要内容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事件:" 法雨寺的重兴。 2. "关键线索:"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重建,而是与“百年之约”相关,暗示着一段跨越百年的承诺或约定。 3. "重要人物:" “两代高僧”是这一约定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身份、事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将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4. "神秘元素:" “百年谜团”表明这段历史并非完全透明,存在一些尚未解开的疑问或传说,而“独家解密”则承诺提供独特的、可能未被广泛报道的视角或信息。
"可能的解读方向:"
"历史契约:" 两代高僧可能曾立下誓言,在特定时机或条件下重振法雨寺。文章可能会详细追溯这个契约的来源、内容以及为何尘封了百年。 "人物传承:" 可能是某位高僧在临终前托付给下一代高僧的重修法

相关内容:

普陀山志中有一段性统禅师《智祖残碑重记》,文曰:“普陀法雨寺,创自大智祖师,当其示寂之日,告众曰:‘兹地,乃大士现灵之所。老僧开此道场,庄严香火,以事方肇造,未能极尽规模,今已矣!待百年后,再来重兴耳,汝等记之’。”

开寺大师 逝世前预言百年之约

揭开百年谜团,待先从开寺大师大智真融说起。大智真融(1524-1592),楚之麻城人(今湖北麻城市),15岁出家于本邑定慧寺,侍师数年,潜心教典。明万历八年(1580) 自四川东来普陀礼佛,见光熙峰泉石幽胜,便结茅于岩穴,藉草趺坐,饥餐野草,日诵《金刚经》,倡导律义,戒德精严,德行远播。遂在光熙峰下建楼数楹,题名“海潮庵”。万历二十年(1592) 五月三日,自知将寂,告众说:“寺院后当遭火……百年后,吾再来重兴耳。”趺坐而逝,世寿69岁。

大智真融为今法雨寺开寺之祖,而他“百年后,吾再来重兴耳。”的承诺,不得不让后人考究法雨寺百年沧桑历史。百年间,从海潮寺、护国永寿镇海禅寺,直至法雨寺。大智真融示寂后,住持换了19位,史料记载毁寺火灾四次,海禁迁寺,虽历有住持僧人兴寺之举,而真正兴复法雨寺的高僧,当推别庵性统。

百年期到 别庵性统应验约定

别庵俗姓龙,蜀高梁(今四川梁山县)人。12岁出家,22岁受具戒。康熙二十六年(1687),别庵性统被推荐出任法雨寺住持。当别庵性统到寺后,但见“荆榛满目、瓦砾成邱”,又见所内悬挂着大智真融的画像,充满着颖智和生气。明益普容禅师告知别庵:“大智真融禅师圆寂时,曾告知僧众,此寺将经受火灾,请把我的画像预先转移到别的地方,一百年后,我又会来重兴此寺的。现在你来了,距大智真融禅师圆寂,也差不多百年了。”

别庵性统带着诸多疑惑当起了住持。传说,有一天,别庵性统在雪浪山麓散步,经过大智真融的灵塔时,在一块地面干净处盘腿趺坐。忽见塔身的苔鲜缺破处,隐隐显出笔画来。别庵性统心中欣喜,磨掉苔鲜露出三十一行字来,他细细辨认,只见上书——

大智融禅师塔铭

五月三日午时趺而逝

越明年癸巳,

皇太后复命吴某等,

奏请金币香幡供殿,

兼为建塔…

别庵大师推算出大师圆寂在当年壬辰(1592年五月),距当时正好一百年。“待百年后,再来重兴耳”,这句话果然应验了。别庵性统想:我就是大智禅师的再世了,似乎冥冥中佛祖已有安排,便对重兴寺庙充满了信心和责任。

康熙南巡 借此机遇重兴法雨

兴复寺庙,需要巨额资金,别庵性统除了自己发奋努力之外,还需要等待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的故事了。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春,帝南巡,檄定海总兵黄大来保驾,黄乘间奏普陀废状,帝赐金千两,修复前后两寺大圆通殿。此后,康熙与别庵性统及普陀山故事却越来越多。别庵入京祝寿,被8次召见,9次进诗,凡所启请,无不应允,赐翰赐紫,为自古宠幸所未有。

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康熙御批拆南京明故宫旧殿,移建后寺,重建为圆通宝殿(又称九龙殿),发南京城内琉璃瓦12万张盖两寺主殿。御书“普济群灵”额赐 前寺,“天花法雨”额赐后寺;改前寺名“普济禅寺”,改后寺名“法雨禅寺”。

自大智真融圆寂(1592),至别庵性统在雪浪山发现大智真融大师塔铭,立志重建,正好近百年,应证了“待百年后,再来重兴耳”的预言。

后寺当初是海潮,禅师驻锡尚萧条。

于今法雨缤纷下,朵朵天花破寂寥。

—— 清祝德风《法雨寺》

发布于 2025-09-20 16:42
收藏
1
上一篇:古时候小妾虽卑,却享正妻艳羡的神秘“特权” 下一篇:普陀山寺院介绍系列2,探寻法雨禅寺的禅意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