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江南第一豪宅”,孤儿寡母谱写传奇,匾额玄机揭示风水至宝

南浔“江南第一豪宅”,孤儿寡母谱写传奇,匾额玄机揭示风水至宝"/

南浔,这座位于浙江北部、紧邻上海的小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江南第一豪宅”的所在地。这些豪宅的主人,大多是在上海滩发家致富的南浔巨贾,他们回到家乡后,建造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宅第,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故事。
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刘家的大宅。刘家是南浔的“四大名门”之一,其家族的兴衰与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刘家的大宅,始建于清朝末年,历经数十年,才最终建成。这座豪宅占地广阔,建筑精美,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是南浔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最宏伟的宅第之一。
然而,这座豪宅的主人,却并非一直拥有它。在历史上,刘家曾经历过一段坎坷的时期。据传,刘家曾经是南浔的望族,但在一次变故中,家道中落,唯一的继承人不幸早逝,留下了一位孤儿和一位寡母。这位孤儿,就是后来继承家业,重振刘家声望的人物。
在寡母的悉心教导和孤儿的努力奋斗下,刘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为了庆祝这一盛事,刘家特意建造了这座宏伟的豪宅,以彰显家族的复兴和荣耀。这座豪宅,不仅是刘家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他们家族精神的

相关内容:

古浔溪向来被视为南浔古镇的命脉,更是南浔“富甲天下”的源头:它是承载着你是南浔生丝生意的运河,一百多年前,无数优质生丝从这里出发,被送往世界各地,也给南浔古镇仅仅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来了几乎可以与整个国家财富相较量的巨额财富。

浔溪边上,有一座中西合璧的豪宅: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五落四进、保留至今还有244个房间——其中正厅更是请当年的全国“状元”专门设计建成的。

这座豪宅建成后,宅院主人张氏家族此后兴盛了百年之久,精英辈出足足三代人。从这座豪宅中走出的年轻人,有的创建起上海滩最早的几家银行之一,有的二十几岁就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聘请为鉴定顾问,有的则成为了“中国古钱大王”、富贵兼备。

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的张石铭故居,上承南浔巨富“四象”之首张颂贤的遗志,蕴藏着南浔张家荣耀百年的历史,也在细节处暗含着一个家族“最好的风水”。

孤儿寡母守护家业,把对母亲的尊敬写在最高处

南浔的张氏家族素来都以“才子”辈出著称,张石铭的曾祖父创下张家的基业,祖父张颂贤,就在南浔、上海开设了“张恒和丝行”,数年间让张家积攒下千万两财产,跻身“四象”家族的第二位。

然而,张石铭的父亲虽然身为长子,却常年患有顽疾,在张石铭16岁那年就离开了人世。张石铭虽然身为张家长孙,却并没有接管到张家最核心的家业。好在张家家风淳朴,张石铭与母亲桂太夫人并没有因为“孤儿寡母”的身份受到过分欺凌,丝盐、钱庄、房地产、股票这些张家最擅长的领域,张石铭都有涉足。

然而, 张石铭天赋并不在经商,对他来说,守住家业只是人生的第一步。本名“钧衡”的他将自己的字定为“石铭”,因为字画、金石和书籍的收藏才是他的兴趣所在。张石铭继承了“才子”的传统,23岁那年在乡试中考中举人,而他的挚友,后来成为了光绪二十年的状元。

张石铭成年以后,不断扩展张家家业,在修建私宅时,将正厅命名为“懿德堂”,这在当时是不常见的,因为“懿”是对女性的尊称,古训有云“女子多德曰懿”。

张石铭的母亲桂太夫人独自一人将张石铭抚养成人,以女子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整个家族分支,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张石铭还特意请来了状元好友张謇,亲自书写“懿德堂”匾额,把对母亲的尊敬挂在了正厅的最高处,孝心可见一斑。

除慈母之外,张石铭一生尊重女性、也遇到了值得尊重的杰出女性。张石铭的妻子徐咸安是桐乡儒商徐焕漠的女儿,婚后不仅将张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满腹才情。徐咸安先张石铭离世,张石铭就为妻子出版了一本名为《韫玉楼诗稿》的诗集以寄托哀思。

相较于象征着家族形象的庄严正厅,张石铭故居的花厅则充分保有了主人的风格,花厅正上方 “以适其志”匾额由康有为所书,取自“人生贵得适志”的意思。张石铭早年曾经参与过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事件,后因戊戌变法失败,张石铭就不再过问世事,退居到自己的宅院中,专心收藏和研究。

为富且仁张石铭,布衣素食创办南浔第一家医院

1928年1月,张石铭在上海家中病逝时,张家人为张石铭留下的遗产做过一次系统的资产评估:除常熟、苏州、湖州等地的田地、盐厂、房产及古籍、字画不算,仅在上海的房地产和其他产业,价值就达2000万元;但与此同时,张石铭做地产生意负债900万元。这两个数字,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何况近百年前。

事实上,从小出身富庶之家的张石铭并不是一个机关算尽的商人,他的经商之道甚至有些“无为而治”。日常生活中,他对家中的佣人极为宽厚和同情,张石铭深知,人们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张家做工“已经很可怜了,不要要求人家过高。”

张石铭很少穿金戴银,布衣素食、不事张扬,但不论是在南浔家乡还是后来的十里洋场上海滩,募捐济贫的场合中总有张石铭的身影。

1919年,南浔的居民们想要修建医院的。张石铭慷慨相助、奉献巨资,让南浔地界上的第一家医院“浔溪医院”顺利竣工。不仅如此,他还在医院建成后,每年拿出5000元钱,用作医院的日常开销。张石铭去世后,有一首挽诗这样写道:贫病交侵百虑煎,死生呼吸更谁邻?于公种德传千古,幸有高风绍昔贤。

也许是得益于张石铭的乐善好施,在此后的岁月中,虽然张石铭故居一度被卖给外人,当南浔镇决定买回宅院时,镇上的企业纷纷慷慨出资,在1992年募集到足足210万元,为这座“江南第一古镇”保住了兼具东西方智慧、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江南第一豪宅”。

值得一提的是,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就是张石铭的堂弟,他们二人年纪相仿、相伴长大,因此在张静江决定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后,张石铭为张静江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物质帮助,间接帮助孙中山渡过了很多捉襟见肘的艰难时刻。

“江南第一豪宅”张石铭故居所留给后人的,绝不仅仅是气势恢宏的建筑与精妙绝伦的工艺,更无声地揭示着一个家族百年兴盛的缘由:母慈子孝、夫妇和睦、兼济天下。人们常说,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南浔的旧人们为世间创造的财富自不必说,张石铭旧宅留给后代的故事更让人津津乐道,彰显着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信念“家和万事兴”,诠释着张家“世德作求”的家风。

这是我在中国江南看到的最好、最大、最美、印象最深刻的民宅。这处大宅本身就是一本大书。——外国游客留言

发布于 2025-09-19 20:13
收藏
1
上一篇:千年古镇南浔,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蚕育文化传承,天下古镇难觅 下一篇:四海宾朋汇聚,尽享江南风情——湖州南浔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