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丽江,探寻千年韵味,感受触摸的诗意之旅

古城丽江,探寻千年韵味,感受触摸的诗意之旅"/

请看这首关于古城丽江的诗歌:
"古城丽江:一首可以触摸的诗"
并非遥不可及的画卷, 也不是缥缈虚无的诗篇。 丽江古城,就在眼前, 她是一首,可以触摸的诗篇。
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 像老者指尖,无声的诉说。 脚步踏过,是清脆的回音, 牵引着往昔,模糊的影。
四方街,心形图案的韵, 小桥流水,映着天光云影。 纳西古乐,悠扬地流淌, 是风的声音,是水的精灵。
木楼错落,吊脚轻扬, 飞檐翘角,勾勒着古意深长。 阳光透过,斑驳的光影, 洒落一地,温暖的诗行。
清泉不语,绕屋而流, 洗尽尘埃,也洗涤心灵。 东巴文字,神秘而苍茫, 藏着雪山,古老的故事。
月光如水,洒满巷弄, 夜色温柔,星光也朦胧。 酒旗微晃,笑语低声, 每一瞬,都醉人其中。
触摸这石,感受其厚重, 聆听那水,倾听其从容。 看那光影,变幻无穷, 古城丽江,韵味无穷。
她不是冰冷的建筑群, 她是流淌的生活,是生命的韵。 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品读, 这首可以触摸的诗,丽江古城。

相关内容: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王志艳)2012年,一部民族史诗大戏《木府风云》将如画的丽江风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辉煌巍峨的木府建筑,还有唯美的爱情传说带到观众的眼前,直接带动了丽江旅游的热潮。

彩云之南的丽江,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丽江,在20多年的旅游发展史中,一直拓展着“旅游+文化”的更多可能性,伴随着《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云南的响声》等一批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文化丽江”的标签日益鲜明。

丽江大约是最适合用诗的语言去表达初见它时爱与欢欣的城市,对爱情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传统。而丽江也善用诗歌这一艺术形式为地域文化插上翅膀,展示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让丽江成为人们心中的爱情圣地。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风景区蓝月谷,湖水湛蓝清澈,四周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我感受到丽江/一群鱼的欢愉/一棵垂柳的尊严”、“不要等到下一个世纪/才画出把玉龙雪山融化的花朵”……刚刚过去的农历七夕之夜,让重庆女诗人金铃子倍感意外的是,自己创作的组诗《你太阳般发亮的眼睛》摘得第二届“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爱情诗接力赛的年度大奖。评委会认为这组诗“拥有开放阔达的思想视野,从爱情出发,又灌注着比爱情更丰富动人的情感内涵。”

由丽江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这项诗赛,创作主题定为“爱情”,除了须包含七夕、古城丽江人文风貌等浪漫元素,对作者和作品风格等皆无限制,很快激发出了各个层面诗歌创作者的热情。

诗赛自2019年9月启动征集后,共收到来稿8万余首(篇),参与人数近2万人,遍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诞生月度获奖诗人11人,作品50首;周奖获奖诗人45人,作品200首;入围优秀诗人196人,作品近800首。

古城、雪山、东巴文字……丽江的一草一木都给了诗人特别的灵感。在诗人北鱼眼中,丽江是将古老和现代气息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城市,而自己参赛作品中的主人公是谁,也只能由丽江给出答案。

《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则感慨:“爱情是美好的,诗歌是美好的,丽江也是美好的。丽江是一处介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所在,是一首可以触摸的诗。”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是丽江的“常客”,在他看来,“丽江古城、《木府风云》等都是文化丽江的存留,玉龙雪山等则是生态丽江的明证。”

首届丽江“名城·名家·名画”写生艺术双年展作品。新华网 和红艳 摄

呈现丽江的美不仅在于诗,“诗情”之外少不了“画意”相随。近期,首届丽江“名城·名家·名画”写生艺术双年展也在进行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领衔三十余位国内艺术家,在丽江写生创作了70余幅作品并展出,丽江古城、玉湖村、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他们用画笔勾勒出丽江特有的秀美河山、人文景观及民族文化。

“风和鸟语合,日丽江烟分。”诗歌、绘画、戏剧等艺术文化加持着丽江的浪漫与想像,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宜古宜今的丽江正持续刷新着自身的魅力。

图集

+1

责任编辑: 王志艳

发布于 2025-09-19 18:27
收藏
1
上一篇:印象·丽江,雪山见证,记忆永恒 下一篇:东湖评论 | 守护古韵村落,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