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雄心勃勃,五年蓝图打造全球“自行车之国”新标杆

德国雄心勃勃,五年蓝图打造全球“自行车之国”新标杆"/

德国计划在五年内成为“自行车之国”,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旨在鼓励更多人骑自行车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并改善公众健康。
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
"目标:" 到 2027 年,将自行车出行率提高至 25%。 "措施:" 德国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包括: "投资建设自行车道网络:" 扩大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道网络,确保自行车出行安全、便捷。 "提供激励措施:" 为购买自行车和自行车配件提供补贴,鼓励人们购买自行车。 "改善自行车停放设施:" 在城市中心和公共场所建设更多安全、便利的自行车停放设施。 "推广自行车出行文化:"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行车出行的认识,并鼓励更多人选择自行车出行。 "发展自行车租赁系统:" 扩大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覆盖范围,方便人们租用自行车出行。 "将自行车出行纳入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优先考虑自行车出行,将自行车道网络与其他交通方式整合。
"预期效益:" 德国政府预计,实现“自行车之国”的目标将带来多方面的效益,包括: "减少交通拥堵:" 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道路上的车辆数量,缓解交通拥堵。 "改善空气质量:" 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德国自行车俱乐部公布了2024年度德国“自行车气候测试”调查结果,亚琛市凭借人性化的交通布局、骑行安全保障及公众参与机制创新,荣获“交通共融”特别奖,埃尔兰根和法兰克福则分获不同人口规模组别榜首。该调查每两年组织一次,不仅展现了德国城市在骑行环境建设上的成果,也折射出自行车出行正深度融入德国民众生活。

从公共交通系统专设自行车车厢,到柏林施普雷河畔、汉堡易北河岸的骑行洪流,自行车出行人数在德国持续增加。数据显示,在德国人口超过50万的15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自行车普及率呈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在“自行车之都”明斯特市,半数以上居民以自行车为主要代步工具,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占比从2018年的15%跃升至去年的38%;即便是图宾根、奥尔巴赫等丘陵城市,也因自行车道建设与电动自行车普及而迎来骑行热潮。

根据德国联邦政府相关预算,2017至2030年间,德国投入约3.9亿欧元专款,重点建设适配5—30公里的中长距离通勤的自行车干道,其中80%的资金由政府统筹拨付。这类自行车干道不设红绿灯,设计时速为20至30公里,已建成的鲁尔区RS1线首期路段使米尔海姆至埃森的通勤时间缩短30%至40%,成为“自行车高速路”的典范。今年3月,德国联邦委员会还通过《道路交通法规》第十二修正案,其中包括简化自行车道审批流程、力推“低速自行车街”建设等内容,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保障骑行安全。

依托联邦—州—市三级联动机制,德国正构建贯通城乡的高质量自行车道路网络,推动产业升级与骑游经济发展。自行车旅游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德国境内有165条经官方认证的优质骑行线路,串联起海德堡古城、黑森林秘境、博登湖风光等景观,配套完善的路标、休息区及交通接驳设施,吸引超半数成年人选择骑行度假。今年5月,在不来梅举行的自行车旅游大会上,新入选的4条线路进一步丰富了骑游选择。德国自行车俱乐部开设了全天候服务热线,并动员约1.2万名跨州志愿者,为骑行者提供全链条保障。

目前,德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国家自行车计划3.0”,目标是在2030年成为“自行车之国”。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在自行车推广过程中也面临路权协调问题。在大城市,专属自行车道占用部分机动车道、机动车车速管控、交叉路口自行车享有优先通行权等措施,有时会引发汽车驾驶者不满;而在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行仍以机动车为主,骑行多作为休闲活动而非通勤方式。对此,德国拟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探寻不影响汽车通行效率前提下的骑行解决方案。

“推广自行车出行的回报显而易见”,德国联邦交通部部长帕特里克·施耐德表示,更优的生态环境、更完善的公共设施与民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印证了这条绿色出行之路的可持续性。(本报记者 徐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2日 17 版)

发布于 2025-09-19 13:12
收藏
1
上一篇:德国建筑界几乎全面拥抱气候中和,热度持续攀升 下一篇:德国雄心勃勃,五年内打造“自行车之国”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