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台湾选举,解读必备的十个关键热词

洞察台湾选举,解读必备的十个关键热词"/

相关内容:

(11月11日,马英九在连胜文的竞选活动上讲话)

再过3天,就是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九合一”选举投票日。此次选举是台湾地区首次将所有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应选名额合计11130名,登记参选人数超过1.9万名。由于攸关岛内主要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和未来政局走向,因此选战开打以来,各主要政党、各候选人阵营无不铆足劲,展开你死我活般的争斗,花招、“贱招”百出,各地“贿声贿影”,乱象层出不穷。如果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那么“台湾最凌乱的风景是选举”。

花非花,雾非雾,要看懂台湾选举,弄不懂一些高频词简直心塞。因此,新华社驻台记者特为您梳理十个必须掌握的热词。

(小标题)热词一:基本盘

【词语解释】不是A盘、不是C盘,也不是光盘。“基本盘”指政党的固定票源、基本支持力量,也就是某政党的铁杆粉丝、骨灰级粉丝群体。想象一下粉丝们面对偶像尖叫、飙泪的情景,就可知道基本盘对于台湾政党及其支持的候选人有多重要。

【举例说明】11月22日是“九合一”选举投票前最后一个星期六,被称为“超级星期六”。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连胜文当天在台北举办了大游行,主办方称有10万人参与。台湾媒体即评论说,这次大游行旨在召唤蓝营基本盘。在台北市,国民党的基本盘大于民进党,只有基本盘不流失,再加有效争取中间选民,连胜文才有胜算。

(11月25日,在淡水街头,两位女士在为一位新北市议员候选人做宣传。)

(小标题)热词二:桩脚

【词语解释】支撑吊脚楼的木桩吗?没错,顾名思义,桩脚(也叫樁脚)是指基本盘中有影响力的要角,他们一般腰杆硬、人脉广、动员力强,是选举中重要的辅选力量,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为候选人拉票。在台湾,乡镇长、农会理事长、渔会理事长和地方派系大佬等,常常扮演桩脚的角色。

【举例说明】嘉义县11月25日查获疑似贿选案,在民雄乡某议员的黄姓桩脚处,扣得现金、选举人名册,检察官复讯后认有伪造证据、勾串共犯之虞,于凌晨声请羁押禁见获准。

(小标题)热词三:站台

【词语解释】别以为是火车站的月台喔!在台湾,站台是指“站”在“台”上对候选人表示声援、支持。每逢选举,候选人举行各类竞选活动,常会各界知名人士到场为候选人助威、打气、做活广告。这可是件很有逼格的事情,那意思就是说,咱这品质得到权威认证,投我一票妥妥的。

【举例说明】在此次“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频频到各地去为各自阵营的候选人站台。11月22日,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就站上连胜文造势晚会的舞台,向选民卖力推荐连胜文。这也是这位台湾知名企业家首度为候选人站台。

( 11月10日,在垦丁街头拍摄的竞选旗帜。)

(小标题)热词四:造势

【词语解释】简而言之,就是营造声势。选举总归要拼场面、聚人气,大游行、竞选晚会是台湾常见的造势活动。投票前一天的“选前之夜”,各候选人都要举办造势晚会,大张声势,因为如果“选前之夜”士气不振、门可罗雀,那第二天票开出来通常都“死得很难看”。

【举例说明】此次“九合一”选举投票前的“超级周末”,各县市长候选人都举办了大型造势活动。在台北,连胜文办“挺到底大游行”,柯文哲举行“改变台湾,从台北开始”万人健走;在台中,胡志强别出心裁举行三场“变装游行”,林佳龙则办“看见民众”晚会……全台各地热闹滚滚,选情进一步升温。

(11月23日,竞选宣传车在台北迪化街宣传拉票。)

(小标题)热词五:扫街

【词语解释】可不是指清洁工打扫街道,而是指候选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拜访选民,鞠躬握手,寻求支持。扫街的“变种”,则是候选人站在宣传车上穿行选区的主要街道,沿途向选民高喊“拜托、拜托”、“请支持几号候选人”。相对造势活动花费甚大,扫街价廉物美,“能握到每一只手”,但却相当消耗候选人的体力。为了扫街,候选人真是“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

【举例说明】“九合一”选战进入最后一周,蔡英文24日再度陪同民进党台中市长候选人林佳龙扫街拜票。同一天,国民党台中市长候选人胡志强首度进行车队扫街拜票,他表示扫街是争取选民支持很重要的方法,自己将一连扫街5天,让选情继续升温。

(小标题)热词六:奥步

【词语解释】闽南语,原意为“不好的招数”,后演变成选举中的常见贬义词,指参选人或参选政党使用“炮制丑闻”、“制造事故”、“捏造谎言”、“散播流言”等不道德手段,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让对方败选。

【举例说明】细数过去台湾几次重大选举的著名奥步,就有高雄市长选举的“绯闻录音带”、“走路工”事件,以及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两颗子弹”等,其结果都对选情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次“九合一”选举,无党籍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竞选总部在11月初自爆遭“窃听”,但近日检方侦查发现所谓“窃听门”根本与连胜文阵营无关,台湾媒体更质疑很可能是柯文哲阵营“自导自演”。如果坐实,这就属于不折不扣的奥步。

(小标题)热词七:抹黑

【词语解释】涂抹黑色,比喻丑化、污辱,是台湾选举中常见的负面选战方式,由抹黑还衍生出“抹红”(指亲近大陆)、“抹黄”(指候选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等。

【举例说明】民进党嘉义市长候选人涂醒哲阵营向嘉义检方指控对手、国民党市长候选人陈以真阵营买票,还在陈以真竞选广告牌旁,挂上一面“如果我买票,请不要投我”的广告牌。陈以真阵营认为对方是以“抹黑”来影响选举结果,愤而提告。

(小标题)热词八:买票

【词语解释】不是买车票,也不是买电影票,而是买选票。在台湾,选举是烧钱的游戏,报名参选要钱,制作文宣要钱,投放广告要钱,还有一种上不了台面的方式也要钱,那就是暗中买票、贿选。有人即戏称:“钞票买选票,还是最有效。”

(1000元新台币照片)

【举例说明】一到选举,全台各地就“贿声贿影”,因此有种说法是台湾“关键选民”只有“四个小学生”——新台币1000元面额的钞票上,画有4个小学生在看地球仪的图案。此次“九合一”选举中,桃园中坜区某市议员候选人的江姓桩脚涉嫌以每票1000元贿选。检方侦查发现,他9月起在社区抄名单,还请住户写下姓名、家中的票数,再把候选人的文宣投进住户信箱,10月中旬以每票1000元买票,有的住户一家5口拿到5000元,他在发钱时都拜托支持特定候选人。

(小标题)热词九:弃保

【词语解释】源自中国象棋术语“弃车保帅”,是台湾选举中常见的选战策略。为了避免同党或立场、特性相似的候选人瓜分选票,在选战的关键时刻,政党或候选人会公开号召或暗中操作选民放弃其他候选人,将选票集中在最有机会胜出的候选人身上。

【举例说明】此次“九合一”选举,彰化县战况激烈。面对台联党前“立委”黄文玲抢票,为免绿营分裂投票影响选局,民进党最后一波攻势使出杀手锏,该党彰化县长候选人魏明谷25日宣布辞去“立委”职务,向选民表达背水一战的决心。当地蓝、绿辅选干部均认为,此举应能有效激化绿营支持者动力,让原本跑向黄文玲的绿营选票回流,在选情五五波的彰化县长选战最后阶段催出弃保效应。

(11月11日,支持者参加连胜文的竞选活动。)

(小标题)热词十:冻蒜

【词语解释】有一则关于“冻蒜”的“恶搞”:冻蒜,一种在台湾的普遍植物,通常于台湾地区领导人或民意代表选举时盛产,在这个时期常会看到人们叫喊:“冻蒜!冻蒜”,久而久之成为台湾人民心中最美味的食物。这当然是戏说,事实上“冻蒜”是“当选”的闽南话发音。

【举例说明】在此次“九合一”选举中,记者每到一个造势场合,场内总是“冻蒜”声不断。规定动作是主持人唱名,支持者呼应,且要连喊三遍。以连胜文为例,主持人先喊“连胜文”,支持者高喊“冻蒜”;主持人再喊“连胜文”,支持者高喊“冻蒜”;主持人最后喊“胜文、胜文、胜文”,支持者高喊“冻蒜、冻蒜、冻蒜”。一来一往,反反复复,让场内刹那间肾上腺素狂分泌,气氛“嗨到最高点”。

如此群情激奋,外人或许像在看笑话,但当事人却“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毕竟从宣布参选,到动员基本盘和桩脚,请人来站台、造势,辛苦扫街,偶尔还得使出奥步、抹黑、买票等“贱招”,甚至操作“弃保”,忙忙乎乎、战战兢兢,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最后能“冻蒜”。只是选战往往造成亲人反目、谣言四起、族群对立、社会内耗,因此,正如连胜文妻子蔡依珊所质疑的,“选举真的都是这样吗”?(记者陈斌华 许雪毅台北报道;摄影申宏)

发布于 2025-09-19 03:13
收藏
1
上一篇:环岛演习六大板块深度解析,揭秘军事演练的全面布局 下一篇:澄清误区,台湾地区≠台湾省,大陆三省份部分地域隶属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