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的理由,2000岁氆氇惊艳巴黎,她倾心十年复兴藏族传统手工艺

我在西藏的理由,2000岁氆氇惊艳巴黎,她倾心十年复兴藏族传统手工艺"/

这是一篇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撰写的文章:
"我在西藏的理由|2000岁的氆氇惊艳巴黎时尚圈,她立志用10年复兴这项藏族手工艺"
西藏,这片离天空最近、信仰最深邃的土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精神与灵魂的归宿。选择留在这里,是因为我看到了古老文明的脆弱与坚韧,更感受到了传承的责任与力量。而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物质,它承载着两千年的时光,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宣告着藏民族的智慧与美学——它就是氆氇。
当巴黎的时尚圈为“2000岁的氆氇”疯狂时,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西方潮流的一次偶然猎奇,更是东方古老手工艺魅力的再次绽放。氆氇,这种由牦牛绒、羊毛、棉麻混合捻制而成,再经过独特捶打、染色、编织工艺的藏民族传统面料,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厚重感和独特肌理美感。它历经严寒风霜,见证了雪域高原的日出日落,是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衣”。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拥有辉煌历史的技艺,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传承人老去,年轻人离开,古老的作坊难以为继……看着这一切,我内心充满了焦虑。但正是这份焦虑,点燃了我更深的责任感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现代快报讯(记者 钱念秋 文/摄)2024年1月,法国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上,来自中国西藏的传统氆氇亮相,其出色时尚的设计,得到了一众外国人的称赞。一条氆氇为何能闯进海外时尚圈?9月3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雪域高原焕新貌”采访团来到西藏日喀则江孜县,走访了江热乡的氆氇编织工坊。

△江孜县江热乡

工坊里,“阿佳”(藏语,意思为“姐姐”)们正在织机上踩动着脚下的踏板,梭子从密密麻麻的羊绒线中间穿过,渐渐织成一条漂亮的“氆氇”。

△郭秀玲正在指导“阿佳”

“别着急,慢慢探索。”“ Sandriver沙涓”羊绒创始人郭秀玲,正在为一位“阿佳”指导技术。

大胆的用色,奔放又和谐,氆氇特有的西藏高原色系和原生态气质,深深吸引着从事羊绒产业30多年的郭秀玲。“我想用10年,让流传了2000多年的氆氇手工艺传承下去。”

两年前,在上海援藏团队的帮助下,郭秀玲作为“上海工匠”产业援藏第一人,多次深入西藏腹地调研, 她走遍了很多家庭工坊、合作社,发现这里会织氆氇的“阿佳”遍地都有,但缺乏工艺标准和更先进的织机,产品没有固定的图案和配色,难以走向市场。

于是,郭秀玲团队运用在海外工作多年积累的技术,改革了“排经”“脚踏”等工艺,研制出新型织机,并开发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阿佳”们可以根据工艺图,规律地踩着踏板,织出奢侈品级别的氆氇。

△正在织氆氇的手工艺人

通过上海援藏和当地政府的帮助,去年有70多位 “阿佳”前往郭秀玲的上海氆氇研发中心参加培训,学习现代化技术知识,再回来“以老带新”,目前已经带动300多人从事氆氇生产。“‘阿佳’们每月可以拿到四五千元的工资。仅一条围巾的加工费就有1200元,织一条就能卖一条,供不应求。”郭秀玲介绍。

△法国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上,来自中国西藏的传统氆氇亮相(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1月,氆氇首次被带到巴黎,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买手都竖起大拇指说:“Beautiful!”此外,巴黎LV集团旗下乐蓬马歇百货也上架了氆氇产品,很受欢迎。

△氆氇产品大秀(受访单位供图)

去年9月,在西藏海拔5000米的江孜县乃钦康桑雪山,《雪域·回响》氆氇成衣新品大秀举行,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让氆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郭秀玲将竭尽所能传承发扬西藏的氆氇手工艺和文化

郭秀玲介绍,今年9月8日,班觉伦布村的青稞田里还会举行又一场大秀,模特全部是氆氇匠人。“9月24日,氆氇还会进入到纽约的联合国活动中,让世界了解‘阿佳’们的手艺是可以引领全球的,而我们中国品牌也有自己的DNA和文化底蕴。”未来10年,郭秀玲也将继续留在西藏,竭尽所能传承发扬西藏的氆氇手工艺和文化。

发布于 2025-09-19 00:27
收藏
1
上一篇:江孜氆氇订单破千万,揭秘上海援藏助力背后的感人故事 下一篇:廖东凡揭秘,西藏氆氇的历史渊源与传承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