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000!长沙机场历史性突破,解码空中枢纽的无限可能!

30000000!长沙机场历史性突破,解码空中枢纽的无限可能!"/

2023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CSX)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达到了3005.37万人次。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标志着长沙机场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突破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意义:
1. "巩固区域枢纽地位:" 3000万旅客量是衡量国际机场规模和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之一。突破这一关口,进一步巩固了长沙作为中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的地位,提升了其在国家及区域航空网络中的重要性。
2. "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机场是重要的经济引擎。客流量的增加通常伴随着货运量的增长(机场货运量也屡创新高),促进了旅游业、商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3. "提升城市影响力与吸引力:" 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沙机场的突破提升了长沙的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它不仅方便了本地居民出行,也使得长沙对国内外游客、商务人士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人才。
4. "促进航空业发展:" 这一成就激励了机场自身及合作航空公司扩大运力投入,增加航班密度,开通更多国内外航线,尤其是国际航线。这进一步丰富了旅客的出行选择,也提升了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5. "倒逼机场设施升级与优化:" 面对激增的客流,机场需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如航站楼

相关内容:

导读

3000万人次!

12月15日,长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这是继2016年突破2000万人次后,长沙机场迎来的又一次重要里程碑时刻。

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活动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作为“湖南会客厅”,长沙机场此次突破意味着什么?数据背后的支撑何在?如何更好助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记者走进长沙机场,探寻背后的经济逻辑。

3000万人次,

飞向130个城市

12月15日上午10点,长沙机场候机大厅,人潮涌动。

长沙机场正式宣布:2024年长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突破3000万人次,是长沙机场运行规模及保障能力新的历史跨越,也展示着长沙乃至湖南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事实上,加快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这些年,长沙机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从数据中窥见变化:

1989年通航时,年旅客吞吐量仅为6万人次,远不及如今单日的吞吐量;

从2009年突破1000万,到2016年突破2000万,再到如今突破3000万……15年时间,突破的速度越来越快;

通航35年,长沙机场累计运送旅客超3.65亿人次;

从只能飞往北京、上海、广州,到现在通达伦敦、内罗毕、新加坡等130个国内外城市,航线翻了数十倍;

……

有数据的“大增长”,也有游客出行的“小确幸”。

“准备时间短了,智能化水平高了,出行越来越省心了。”长沙机场第3000万名旅客芮海利说。

湖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邱继兴为第3000万名幸运旅客芮海利颁发机票并送上鲜花。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长沙机场加快打造“友好机场”,增设上千个充电点位,创新采用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等智能服务。

12月15日,长沙机场宣布,将T1航站楼航班截载时间缩短至30分钟。

一系列暖心举措,让旅客出行效率更高,体验更优。

数据背后的“开放”底色

数据的跃升,映射的是发展的脉动。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260多座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的不到40个,超过2000万人次的有20多个。

“机场旅客吞吐量是反映所在城市门户枢纽地位,所在区域开放发展和经济动力强大等的重要指标。”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卢毅说。

按照约翰·卡萨达“航空大都市理论”的设想,机场与城市的联结,将产生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形态,形成以机场为核心形成的综合型城市片区,最终彼此融合、互为一体。

流动的长沙,开放的湖南,活力满满,乘风而上。

随着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永久落户,湖南正加速融入全球。

“开放”,是一个关键词。

鲜花从肯尼亚的农场采摘,经14个小时“空降”至长沙红星花卉市场;

榴莲、椰青、山竹,随着长沙至曼谷全货运航线复航,越来越多的泰国生鲜出现在长沙老百姓的餐桌……

航空快速发展,强劲助力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讯员 摄

“文旅”,是另一个关键词。

长沙大力推动航空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四小时航空经济圈”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从远道而来的“入境游”,到周末“随心飞”来一次City Walk,城市文旅的发展带来旺盛的航空出行需求,航线网络的不断完善助推城市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长沙机场,也因此成为长沙推动“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的见证者。

下一个目标:

吞吐6000万人次

眼下,长沙机场第四代航站楼——T3航站楼建设正如火如荼。

最新信息显示,T3航站楼按计划已顺利完成F大厅混凝土主体结构、BCD指廊主体结构和金属屋面工程等主要工作节点,预计2026年6月30日竣工验收。

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效果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供图

这是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根据测算,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

这意味着,项目建成后,长沙机场将跻身国内交通接驳方式最多、无缝换乘效率最高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换乘大厅L1层效果图。

大手笔谋划,大视野布局,看重的是空中蕴藏着无限发展机遇。

卢毅认为,长沙机场的发展活力,展示着长沙能够成为“空中丝绸之路”中部重要节点城市的巨大潜力,也为长沙成为全国中部门户枢纽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总经理常希娟说,将推进基地航司建设,优化航班机型结构,同时,不断提升长沙面向RCEP和非洲等国际区域的辐射能力,努力把长沙机场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枢纽。

逐梦蓝天,通用航空领域将成为重要补充,根据《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湖南将构建“1+13+N”通用机场网络格局,力争实现“县县有通用机场、乡乡有临时起降点”。

瞄准蓝天,飞向世界,“湖南航空”这篇大文章,值得期待。

来源丨“湘伴”微信公众号(记者:于淼)

编辑丨王姚冰

发布于 2025-09-18 11:28
收藏
1
上一篇:长沙再添新翼,第6座机场盛大启幕,8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157亿打造新枢纽 下一篇: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跨越时空,从空中门户华丽蜕变为湖湘文化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