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八县(市)新晋全国文明城市,揭秘文明城市炼成之路

浙江八县(市)新晋全国文明城市,揭秘文明城市炼成之路"/

浙江省又有八个县(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对他们长期致力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肯定。文明城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持续的建设。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帮助理解这些城市是如何炼成全国文明城市的:
"一、 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容环境整治:"
"完善的公共设施:" 文明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方便市民生活。例如,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舒适的公园绿地、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优质的教育资源等。 "干净整洁的环境:" 城市环境卫生是文明城市的基石。这些城市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等措施,营造出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完善的市政设施:" 安全、便捷的市政设施是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例如,完善的道路网络、安全的供水供电系统、先进的通讯设施等。
"二、 公共文明素质提升:"
"市民道德素质提高:" 文明城市注重市民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推广文明礼仪等方式,提升市民的道德水平。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这些城市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良好氛围。

相关内容:

潮新闻 记者 王璐怡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名单正式公布。其中备受关注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浙江喜获丰收,宁海县、桐乡市、东阳市、开化县、江山市、岱山县、嵊泗县、温岭市新晋入选。

温岭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也是极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之一。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开始,无论是已获评还是刚提名的,大家都铆足劲,要为自己的家乡增光添彩。今年3月,在自主申报、择优推荐、资格审查、创建评估等层层环节后进行了拟命名名单公示,再到如今,国家级荣誉最终发布。

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中,与浙江相关的集中于县一级。这些年来,浙江各县(市、区)为了争取到这份荣誉,一直在持续发力。此次获评的县级市和县中,浙江占8个,入选总量在第一梯队。由此,我省创成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达24个。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开化县、江山市、岱山县、嵊泗县获评,实现了我省山区海岛县零的突破。与此同时,嘉兴市、舟山市也成为继湖州市后,实现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的设区市。

成绩的取得源于文明沃土。浙江从2022年开始打造“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品牌,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从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等方面着手开展了一系列举措,这也为高水平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夯实了基础。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浙江始终坚持城市特色。无论是从杭州走向全国的“文明礼让斑马线”,还是宁波多个可“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抑或是“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各设区市各有特色、亮点纷呈,县(市、区)亦是如此。

宁海注重“下好绣花功夫”,通过打造“文明实践集市”、精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全力推进全域创建。今年初,宁海还提出“三万三城”城市新内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送万家福”三大精神坐标,锚定“正学创新之城”“霞客自在之城”“红妆喜乐之城”发展蓝图。

素有“三乡一城”美誉的东阳坚持创建为民、取信于民,从“群众视角”出发,把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群众“脚下的路、沟里的水、门前的灯”等问题,让惠民利民成为创建基础,城乡风貌实现精彩蝶变。

开化以“生态筑基、文明塑魂”为主线,立足钱江源头生态禀赋,发布《开化县文明好习惯养成工程实施方案》,全域推行百村发布、百村体检、百村礼遇、百村比孝、百家有礼银行“五百行动”,超2万人次参加文明礼仪培训,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嵊泗则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率先打造成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市民素质,让每个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都能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

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的公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荣誉之后,如何让文明真正沉淀为城市基因,融入市民的每一次呼吸?这仍然需要不停探索。就像提高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文明城市创建将始终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于 2025-09-18 08:42
收藏
1
上一篇:浙江八市荣登新榜单!揭秘城市竞争背后的“终极力量” 下一篇:金华市区划调整揭秘,浙江省第三大城市,缘何拥有9个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