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金叶”植根大别山,一叶茶叶牵动两地情缘

皖南“金叶”植根大别山,一叶茶叶牵动两地情缘"/

这是一个非常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标题。它描绘了安徽(皖南)的“金叶”(茶叶)在大别山地区扎根生长的故事,寓意着两地之间深厚的缘分和联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标题:
1. "“皖南‘金叶’”": "皖南": 指安徽省的南部地区,如黄山、宣城、池州等地。皖南山区生态环境优越,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尤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闻名。 "金叶": 这里是茶叶的比喻。茶叶的叶片在阳光或特定工艺下呈现金黄色,象征着品质上乘、价值珍贵(金子般的价值),也代表着皖南茶叶的精华和魅力。它不仅仅指一种茶,更代表着皖南的茶文化、茶产业和这片土地的馈赠。
2. "“扎根大别山”": "大别山": 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也是著名的生态屏障和茶叶产区(如金寨、霍山等地出产著名的霍山黄芽)。 "扎根": 这个词用得很形象。它意味着: "地理上的延伸": 皖南的茶叶品种、种植技术、制作工艺等被引入到大别山地区,并在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新华网

清明过后,绿茶之乡安徽郎溪迎来了繁忙的采茶季。

在郎溪毕桥镇的茶博园里,一千多亩优质黄魁茶在阳光下呈现耀眼的金黄色。记者看到,茶园里几百名采茶工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采摘、装筐,刚采的鲜叶源源不断被送入茶园不远处的清洁化生产车间。杀青、理条、风选、色选、闷黄等等,标准化替代了传统“经验制茶”,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满负荷运转,每天可产优质黄魁茶2000斤。

“到茶园里采茶,秤杆子一放就拿钱,不愁吃不愁穿还有点小存款,日子过得好。”虽已年过六旬,郎溪县施宏村贫困户吴兴发一点也不愿闲着,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了,人也越忙越有精神头。

与此同时,远在八百里之外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县,3年前由郎溪县援赠的100多万株黄魁茶苗,作为郎溪结对帮扶岳西的扶贫“使者”,如今也已开枝散叶。

在岳西县山水间合作社负责人王世遐眼里,小小的黄魁茶就是一枚脱贫致富的“金叶”。

“今年基地的400亩黄魁茶长势很好,春季做绿茶,夏秋做红茶,带动一百多户贫困户脱贫。”王世遐说,黄魁茶色美味香,效益是传统绿茶的好几倍,目前正在进行有机认证,为下一步出口高端红茶做准备。

“我们是山区县,温度、土壤条件和郎溪县都不同。3年前茶苗刚下地,大伙还有点担心,怕种不好。”王世遐说。

让王世遐感动的是,郎溪县不仅送来了茶苗,还专门派来了技术骨干到基地,从提高茶苗的存活率到预防冬季冻伤,技术人员指导得特别细致。“郎溪技术人员常来茶园,疫情期间,还放心不下,一直通过手机和我们保持联系。”王世遐说。

“黄魁开红花,郎岳是一家。”在岳西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今,郎溪的黄魁茶遍布岳西的响肠、菖蒲、古坊、头陀等乡镇,吸纳老区就业人口近千人。

资金支持、产业扶贫、人才交流……小小一片茶叶,见证了两地携手决战脱贫结下的情谊。

“岳西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离不开郎溪的一份心血。”岳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合庆不无感触地说。

如今,岳西通过茶旅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带动茶叶及其他农副产品年销售上亿元,这给郎溪正在推进的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启迪。

在郎溪县大佛山养心谷,一望无际的黄金茶顺着山势起伏绵延,养心亭、木屋、茶楼、彩色骑行道与茶园相映成趣,正在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岳西的休闲农业值得借鉴。疫情后,康养业会迎来发展机遇。我们依托黄金茶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通一二三产,发展休闲农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奔小康。”大佛山养心谷负责人王立胜满怀信心。

因为黄魁茶,王世遐在郎溪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看到企业选育的黄魁茶苗在王世遐的基地生长得好,黄魁茶业公司负责人戴世权萌生了新的想法,“我们在延伸黄魁茶产业链,研发茶食、萃取等新产品,岳西的高山条件适应优质有机茶生产,下一步考虑合作在岳西扩建种植基地。”

在郎溪县委书记彭禧元看来,县域协同互助,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打开了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广阔空间。红土地上,一片茶叶的“情缘”还在续写……

发布于 2025-09-18 05:43
收藏
1
上一篇:品味湖北茶韵,从采花毛尖到道茶,探寻湖北五大名茶传奇之旅 下一篇:岳西翠兰,大别山中的小翠明珠,安徽隐秘名茶如何破局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