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大别山中的小翠明珠,安徽隐秘名茶如何破局而出?

岳西翠兰,大别山中的小翠明珠,安徽隐秘名茶如何破局而出?"/

我们来聊聊“岳西翠兰:大别山走出来的小翠,安徽小众名茶,看她如何突围?” 这个话题。
岳西翠兰,确实是中国茶叶世界里一个充满故事和潜力的名字。它诞生于风景秀丽、生态优良的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岳西县。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岳西翠兰:大别山的“小翠”"
1. "名字的由来与形象:" “岳西翠兰”的名字本身就极具诗意。“翠”代表了其鲜绿的叶色和汤色,“兰”则暗示了其香气清雅,如同兰花一般。而“小翠”这个昵称,则亲切地描绘了它如同山中一抹灵动、娇嫩的绿色,形象地突出了其鲜、爽、嫩的特质。 2. "产地优势:" 大别山脉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岳西县境内更是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极佳。高海拔、多云雾、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岳西翠兰独特的内质。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茶多酚则相对适中,这使得岳西翠兰滋味鲜爽,回甘明显,且刺激性较低,符合现代人对绿茶“口口清爽”的偏好。 3. "历史与传承:" 岳西翠兰

相关内容:

岳西是大别山腹地一个山区小县,建县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算不上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这片山林中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山里人靠山吃山,水田不多,旱地稀少,种粮食也只能勉强温饱,没多余粮食卖。

所以,岳西山民主要靠些经济作物来增加收入,茶叶就是其中一种特产。岳西产茶的历史十分悠久,秦汉时间茶树栽培自巴蜀之地东来南下,沿着长江往外扩散,进入安徽地界后,最早种植的就是大别山一带。

到唐朝时,岳西茶叶已有一定名气。唐代著名茶陆羽《茶经·八之出》载:淮南,茶出“光州”、“义阳郡”、“寿州”、“舒州”。岳西当时就属于淮南道辖区,是重要的茶叶产区。乃至宋朝,岳西境内的舒州罗源场是宋朝榷茶制度下设立的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之一,据《梦溪笔谈》记载,嘉祐六年,也就是公元1061年,“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

明清乃至民国,岳西茶叶种植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虽然历经战乱,期间偶有反复,但到建国后80年代以前,岳西茶叶基本上走出低谷,开始迎来大发展时代。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岳西翠兰,事实上就是在1985年前后创制的。当时的茶叶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岳西境内包家石佛寺和姚河黄树两个地方的茶树原料为主,试制茶叶成功,在当年安庆地区的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在定名岳西翠兰前,岳西本地所产茶叶,大多叫做兰花茶。这种叫法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而其制作工艺,更是可以上朔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代的“罢造龙团”。自散茶走上历史舞台后,岳西兰花茶和舒城兰花茶以及桐城小花等,同属于大别山地区的茶叶,基本上制作方法相同,所以,名称也类似。

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各地创制名茶时,才根据自己的生产种植实际,结合大别山兰花茶的传统工艺,将本县茶叶分别定为岳西翠兰、舒城小兰花和桐城小花。

本质上说,这三者是同根同源,一奶同胞的三兄弟。当然,从我们现在喝茶的体验来说,这三种茶叶之间,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的。岳西翠兰,主要是根据茶叶的特点,外形芽叶相连,自然舒展,形似兰花,色泽翠绿而得名,色翠兰香,这是岳西翠兰最突出的特征,所以叫做岳西翠兰成为了很多人共同认可的名称。

目前岳西翠兰大致分为两个品种,一类是传统的群体种岳西翠兰,就是老品种土茶。另一种是后来从外面引进的新品种,包括龙井43、乌牛早、舒茶早等,当地人大多叫杂交茶或者早茶。这两种茶叶共同构成了岳西翠兰目前的主体。早茶顾名思义,上市时间要比本地茶早10天到半个月,而老品种茶则更能体现色翠兰香的品质特征。

因此,从很多老茶客的角度而言,大部分人更喜欢喝土茶。但是新品种茶的种植优势比较大,从产出收益上来讲,很多茶农都愿意种植,这样早中晚搭配,能够延长茶季采茶时间和种植收益。

这两类翠兰品种各有优缺点。早茶突出在早字,春天万物复苏,可抢一个“鲜”字,不足在于茶味偏淡,不耐泡。土种茶内质丰厚,茶叶肥壮,茶汤鲜美耐泡,就是姗姗来迟。二者优点相容,不足之处相互补充,成就了岳西翠兰的美誉。

目前岳西已经成为了安徽省的重要茶叶生产县,更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18万亩,产量7500吨,实现产值10亿元,综合产值20亿元

你喝过岳西翠兰吗?作为茶界的后起新秀和小众名茶,你觉得岳西翠兰怎么样?

发布于 2025-09-18 05:43
收藏
1
上一篇:皖南“金叶”植根大别山,一叶茶叶牵动两地情缘 下一篇:小兰花香飘大别山,安徽舒城脱贫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