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北边的人,心里都有一张地图,跟别人家的不一样。
在这张地图上,市中心就像个遥远的岛,看得见,摸不着。中间隔着一片叫“堵车”的汪洋大海。
你可能住在宝山,也可能在杨浦。每天早上,你不是在上班,你是在渡劫。
逸仙路高架是第一关。那条路上的车,多得像是不要钱。车贴着车,喇叭声连成一片,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
下了高架,还有军工路这个大魔王等着你。
那条路简直就是给大卡车量身定做的。路面被压得坑坑洼洼,坐车跟坐船一样颠。一辆接一辆的集装箱卡车,像一堵堵移动的墙,把你死死地堵在后面。
旁边骑电瓶车的大爷,都能轻轻松松地超过你。看一眼时速表,二十公里,不能再多了。你开始怀疑人生,我花几十万买个铁皮盒子,就是为了在这儿跟乌龟赛跑?

这就是北上海的日常,一种被城市发展遗忘了的无奈。
你打开地铁图想找找出路,结果更绝望。一号线、三号线、七号线、十八号线,所有穿过宝山的线路,跟说好了一样,全都直愣愣地从北往南。
想从西边的顾村去东边的五角场,明明没多远,你却得先坐地铁往南扎到市中心,再换一条线往东北方向走。这一来一回,一个多小时就没了。
横着走,在宝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好像有只无形的手,在上海的地图上画了一条线。线以南是繁华都市,车水马龙,高架地铁四通八达。线以北,就是一片交通的洼地。
人们习惯了。抱怨归抱怨,日子还得过。只是心里总有点不甘:凭什么?
现在,答案来了。
上海正在下一盘大棋,而棋眼,就在北边。一条“隐藏”了好多年的新环线,终于要浮出水面。
今年,军工路快速路就要通车了。

你没看错,就是那条让你堵到崩溃的军工路。它的头顶上,架起了一条全新的高架。全长七点三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八十公里。
八十公里是什么概念?就是以前你花一个小时挪动的距离,以后可能十分钟就开过去了。
这不只是一条路那么简单。它像一根引线,点燃了整个北上海的交通革命。
这条军工路高架,只是“新中环”计划的其中一段。
这个“新中环”,正式的名字叫中环北扩。它由三条高架组成,像一个巨大的C字,把现在的中环往北边狠狠地撑开了一大圈。
东边是马上要通车的军工路快速路。
中间是已经板上钉钉的长江西路快速路。
西边是还在规划的沪太路快速路。
这三截连起来,会发生什么?

以前,中环就是中环,宝山大部分地区都在中环外。以后,宝山的大场、高境、庙行、淞南,这些地方,全都会被这条新的环线“圈”进去。
一夜之间,你的家就从“中环外”变成了“新中环内”。
这个变化太大了。
它意味着,宝山终于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东西向大动脉。住在长江西路附近的人,以后去杨浦或者静安,可以直接上高架,一路畅通。再也不用在地面上跟红绿灯和电瓶车死磕了。
它还意味着,整个北上海的交通,被彻底盘活了。
过去,吴淞立交是个著名的堵点,好几个方向都不能直接在高架上转换。以后,新的高架体系会解决这些老毛病,让车流转得更顺。
去翔殷路隧道也不用再下地面绕路了,直接高架对接。

对于每天通勤的人来说,这是最实在的利好。上班路上能省下半小时,意味着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或者从容地吃个早饭。下班能早回家半小时,意味着能赶上陪孩子吃晚饭。
这些琐碎的日常,才是城市建设最温暖的地方。
影响远不止这些。
一条路,能改变一个区域的命运。这句话在上海,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
当中环北扩把宝山南部和杨浦北部这些区域,都拉进核心区的怀抱时,这里的一切都会跟着改变。
最先变化的,是人们的观念。过去被认为是“远郊”的地方,现在成了炙手可可的新地段。

然后,是商业配套。更方便的交通会吸引更多的人流,以前开不起来的大商场、好餐厅,现在有了落地的可能。
城市更新的脚步也会加快。老旧的厂房和社区,会被更有活力的业态取代。整个区域的面貌,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
这个被上海高速发展“遗忘”了十几年的角落,终于要醒过来了。
这背后,是一种城市发展思路的转变。不再是简单地往外摊大饼,而是回过头来,把自己内部的交通网络织得更密,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高效地连接起来。
如果你住在北上海,恭喜你。你正在见证一场迟来的变革。
这几年,你忍受的拥堵,即将成为过去。一条天路正在你的头顶铺开,它通向的,是一个更方便、更快捷、也更有价值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