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联酋,可能不少人眼里一闪而过的,还是那一排排金光闪闪的跑车、斥资上亿美元造出来的摩天大楼,仿佛这儿走两步就会踩到黄金。但真要随口问一句“阿联酋和迪拜有啥关系?”八成不少人会愣住。奇怪吧,明明这个国家的名字近些年在新闻里时不时冒出来,可真正讲起来,大伙记住的还是那个让全世界土豪趋之若鹜的城市。迪拜成了流量明星,阿联酋本尊却像个幕后老大,悄悄把自己的牌打得风生水起。

不过要是翻一翻GDP榜单,你就会发现阿联酋其实不容小觑——这小小的国家,不知不觉人均GDP已经逼近5.1万美元,成了全球前30的经济大户。可你要说它“根正苗红”?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它的崛起吧,其实有点像家里那个平时安安静静、不声不响、突然间考了全年级第一的二弟,谁都没防到。但要想明白阿联酋为什么会走上这一步,你不得不往回翻,走进半个多世纪前的那片黄沙和微妙的家族明争暗斗里。
和同一片沙地上的邻居沙特阿拉伯比起来,阿联酋可算得上是“小晚辈”。沙特刚建国时还在满地捡骆驼粪,那会儿的阿联酋还是一摊被各家部落分割的小酋长国。其实大家都是英国人在这瞎指点下长大的。英国人打完二战,捞不到啥油水,就觉得干脆撂挑子不管了。结果,刚刚脱手,问题就来了:这小小的九个酋长国,你也一个我也一个,谁也不服谁,没人愿意老老实实说“我是小弟”。要不是大家都怕隔壁沙特这个恶邻虎视眈眈,真要分开,没准儿过两年就连名字都被人抹掉了。

后来卡塔尔和巴林倔脾气发作,甩手单干,留下来的七个酋长国才愣是绑成了一个临时球队,硬着头皮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别看名字响,其实一穷二白。第一代领导人是真发愁,这破地方九成是沙漠,人口才巴掌大点,一场沙尘暴刮过去都要数人数。
这帮刚结队的“小圈子”,没歇两天,老大哥沙特就来敲门了。你说这也怪不得沙特,历史上的部落地界全靠谁拳头硬谁说了算。布赖米绿洲——那片号称啥宝贝都能长的地方——本来就是大家抢来抢去的焦点。英国人当年大手一挥不管不问,留下一堆模糊帐。现在阿联酋刚立国,就遇上了“我是大哥,你这地儿得给我”的硬茬。

说到这份儿上,我总怀疑那阵子阿联酋的几个酋长晚上都睡不安稳。自己刚搭了个窑子,手底下没油没兵,隔壁兄弟咬过来非得分一杯羹。怎么办?有的说,撒个娇,和沙特哭诉一把,看能不能留点地儿;有的颤颤巍巍想:要不咱给“保护费”,换个“撑腰”的名义也成。还真让他们撞了大运:卡塔尔半岛最南端的飞地,阿联酋自己用不上,但那一屁大点海湾对沙特来说却是油轮出海的黄金口,阿联酋爽快割给了沙特,换来的是自己对绿洲的主权认同。
有了遮风挡雨的“面子”,可问题没那么好解。别说打天下,就连吃饭都紧巴巴。那年代,阿联酋人上街都能碰见,谁家丢了半袋面粉都得报警。可世道有时候还能说撞大运——70年代初,沙特早已经靠石油赚得盆满钵满,大手一挥,怂恿阿联酋也来转转石油“盲盒”。结果一挖果然挖着了,砂子底下皆黄金。那个年代,没多少人能体会“躺着挣钱”是啥概念,突然之间一家一户新婚礼物都升级成了金手链和进口汽车。

但石油这东西,是把双刃剑。财富扑面而来,新的麻烦也随之而起。本来七个酋长国大家靠着邻里之间的关系,糊里糊涂分蛋糕。偏偏阿布扎比这哥们命好,家底厚,油田都冒泡。全国家族会议一开,阿布扎比家的阿勒纳哈扬家族直接坐上了“大头领”宝座,还想着一统江湖。其他几个家族——尤其是迪拜——心里憋着气:你说分家产,全让大哥领着花,咱们是吃剩饭的命?
别的不说,迪拜这地方最会刷存在感。虽说本地没多少油,但谁让人家脑瓜子灵活。阿勒马克图姆家族早就琢磨出来:“靠石油那是等死,靠脑子才是真出路。”七十年代初他们拿着有限的家底,盖港口修桥建马路,做基础建设,把迪拜的壳一点点铺开。到了八十年代,人家干脆不装了:直接去找西方经济顾问——对,这在当时可不多见,别人都还想着闭门造车呢。迪拜人却信得过外来的和尚,而且乐得让人家念经。讲真,从那时候开始,迪拜就不像别的酋长国那么依赖石油,而是一步步往商贸旅游搞发展。

你说这算盘打得妙不妙?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迪拜的转型帮整个阿联酋开了脑洞:原来钱不仅仅可以靠挖矿,还能靠头脑风暴和服务业。阿布扎比最后虽然不太爽,可不得不佩服迪拜没把钱撒进沙子堆里白白挥霍。多年混下来,这俩家族也慢慢磨合,谁也治不了谁,干脆就把国家当合伙公司,每人管自己擅长的地盘。
对外,阿联酋的崛起更是慢慢发酵成了让中东邻居侧目的大戏。早些年沙特有点小瞧人家,到了千禧年前后,阿联酋光是人口就快赶上一半沙特,还招来了大批外国人做“新阿联酋人”,什么印度、菲律宾、英国小哥,只要能干事都能混出名堂。内部消化掉的经济压力,外部便有了竞争跟底气。甚至到了后来,2015年南也门那场混战,阿联酋毛遂自荐用另一种方式抗衡了沙特——有点那种反倒“父债子还”的意思,你来我往,算盘打得极细。

说起来,真要数清楚阿联酋这几十年的折腾,简直比最热的巴扎还热闹。钱、权、地,邻居间的暗斗和街坊间的亲热,全都搅在一起了。可能现在回头看,阿联酋的成功有赌博的成分、也有一点大胆——但最宝贵的,还是那份在生死关头大家都肯低头、能坐下喝口茶再继续争吵的灵性。
讲到底,世界上的国家谁不是在命运和选择中间来回打摆子。阿联酋这故事听起来像传奇,其实不过就是几代人拿沙子砸砖、用石油喂脑、靠邻居撑场的真实写照。你要说它是不是“叛徒”?可能只是活得太灵巧,连老大哥沙特也不敢再轻易小瞧了罢了。至于下一个阶段能走到哪,是不是还能独领风骚,这事儿——谁又真的敢打包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