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识花,中国古代的母亲之花——萱草(黄花菜)颂

每日识花,中国古代的母亲之花——萱草(黄花菜)颂"/

我们来认识今天的主角——萱草(黄花菜)。
"每天认识一种植物:中国古代的母亲之花——萱草(黄花菜)"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有一种植物,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温馨的情感寄托。它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母亲之花”的萱草,其干燥的花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花菜”。
"1.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象征"
"名字的由来:" “萱”字本身就带有温暖和光明的意象。古人认为,在五月五日端午节时,佩戴萱草可以辟邪消灾。萱草也被称为“忘忧草”,因为传说吃了它的花可以忘记忧愁。此外,它还与“黄花”有关,因为其花色为明亮的金黄色。 "母亲之花:" 萱草最动人的别称是“母亲之花”。这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古代一位名叫“忘忧”的女子,为了给远行的丈夫治病,在山中寻找草药,最终因思念过度而憔悴。后来,她发现了这种可以使人忘忧的植物,并将它带回家乡。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人们便称这种草为“萱草”。这个传说体现了萱草在中国文化中与母爱、关怀、忘却烦恼的深刻联系。 "文学记载:"

相关内容:

早在《诗经》中萱草就是和母亲有关的花草了,萱草在《诗经·卫风·伯兮》中被称为“谖草”,诗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为游子希望种植萱草于母亲居所,也就是北堂。

‌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使游子远行成为常态,种植萱草于北堂成为习俗,以慰藉母亲对子女的思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诗》中“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就描绘这样的心情。

萱草还有别名“忘忧草”,古人认为其可缓解母亲对游子的牵挂。《博物志》记载其“令人心平气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提到其药用价值可“安寐解郁”。

萱草不仅有药用价值,还可以日常食用萱草的花蕾晒干后为黄花菜,可作食材炒着吃或者凉拌烧汤等。

萱草是中国古代唯一被广泛认可的“母亲花”,关于其的文化符号融合了孝道、医药、文学等多重维度,至今仍具影响力。若需送母亲具有传统意义的花卉,萱草是最佳选择。

发布于 2025-09-17 18:42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中国母亲花,你知道这朵花背后的故事吗? 下一篇:全球热推爽肤水排行榜,揭秘不同功效满足各类肤质,你的选择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