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表定律”说起,揭秘时间管理与生活效率的提升之道
我们从“手表定律”(The Watchmaker's Law)说起。
"什么是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不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目标或价值观,或者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如果试图这样去做,必然会导致混乱和效率低下。"
这个定律的比喻非常形象:如果你只有一块手表,你确切地知道现在是几点;如果你同时拥有两块手表,你反而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块,甚至开始怀疑时间本身。拥有更多块手表并不能让你更准确,反而会带来混乱。
"手表定律的启示与应用"
手表定律深刻地揭示了"一致性"和"专注"的重要性,在个人成长、企业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层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1. "个人层面:"
"明确目标:" 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设定过多的目标或追求相互矛盾的价值,会分散精力,让人迷失方向。你需要像选择一块“信任的手表”一样,明确你的人生目标或核心价值观。
"专注行动:" 一旦目标明确,就要专注于为之努力,避免同时在多个不相关的领域投入过多精力,导致“样样通,样样松”。
"统一标准:" 在自我评估或做决策时,要有清晰、统一的标准,而不是用一套标准衡量成功,用另一套标准衡量
相关内容: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手表定律”,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拥有一块手表时,他能够准确掌握当前的时间,而当一个人拥有两块手表且两块手表时间不统一时,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他非但不能判断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失去对准确时间判断的信心。这一定律告诫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信息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信息反而会扰乱人们的正常思维,增加事物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在军事上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信息有助于实时感知战场态势,辅助战场决策;另一方面,过量的信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甄别则会妨碍指挥员的认知,给决策带来干扰。
在冷兵器和火器时代,受制于技术条件,人们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作战人员往往因为缺少信息而被层层迷雾所困扰。在信息化技术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战人员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和近乎实时的信息感知能力,然而,巨量的战场信息并未给指挥员的决策能力带来质的飞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场上,面对海量的战场侦察图像,美军需要投入数以千计的情报分析人员,但他们仍然被这些信息常常弄得“不知所措”。这些分析人员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观看视频、寻找异常活动等低水平操作上,而这些操作对于指挥员决策并不能提供太多帮助。由此可见,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不是缺乏而是泛滥,掌握信息数量并非最关键,重要的是具备高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在广泛采集信息的基础上,迅速识别虚假信息,梳理归纳有用信息,才能有助于我们打破“手表定律”,真正驱散战场上的重重迷雾。
在提升信息利用能力方面,可以充分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近年来,外军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来处理海量战场数据,利用其在信息搜索、存储、计算、挖掘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处理战场信息,准确进行目标识别,帮助指挥员判断和预测战场态势及变化,提高战场信息的利用效率。此外,发达国家军队还注重利用云技术来改变信息利用方式,通过快速、安全、实时的网络链接,在各型武器平台与人员之间分享数据,实现陆海空天电等各领域的信息共享,依托数据链、战场传感系统,实现战场情报信息的一体融合,使来自各个终端的数据实时无缝地在各域平台之间自由流动,按需分发,大大压缩了OODA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云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并非万能,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短板和缺陷。要想打破“手表定律”,关键还要提升指挥员的决策水平和能力素质,在充分利用技术、参谋人员实施辅助决策的同时,须加强指挥能力训练,做到快速决策、合理决策、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