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交汇的商丘,为何发展步伐略显迟缓?揭秘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困境与机遇

四省交汇的商丘,为何发展步伐略显迟缓?揭秘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困境与机遇"/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丘,其发展相对滞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理、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劣势:"
"交通枢纽但缺乏核心性:" 商丘虽然地处四省交界,是重要的交通节点,但它更像是一个“交通十字路口”,而非某个区域的核心。其交通优势主要体现在铁路和公路的交汇,但缺乏能够辐射更广范围、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核心交通枢纽(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水运方面,虽然历史上运河有所作用,但现代水运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 "地形和气候限制:" 商丘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但也意味着土壤肥沃,历史上易受黄河泛滥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制约。气候也较为干燥,对某些产业的发展有影响。 "区域竞争激烈:" 周边的郑州(河南省会,中原城市群核心)、徐州(江苏省重要城市,淮海经济区核心)、济南(山东省会,省会经济圈核心)等城市实力更强,发展更快,对商丘的资源、人才和投资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商丘在区域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2. 历史与经济基础:"
"历史辉煌与近代衰落:" 商丘历史悠久,是古

相关内容:

商丘,简称“商”,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东西横跨168 公里,南北纵贯128 公里,地域面积位居河南省内第三名,地形以平原为主,可就是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就没发展起来呢?

商丘市地标

商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殷商之源、通达商丘”。商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商”以其独特的魅力,树起了中华民族不可逾越的文化坐标。商丘是商族的起源地和商业的发源地。据史载,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商人”“商业”“商品” 等词汇皆源于此。

“商”字

商丘市内有一座古代著名书院应天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

商丘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按照古代风水理论修建,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

“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河南,河南辣椒看柘城,柘城辣椒香世界。”1999年,柘城县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随后,柘城县持续加大对辣椒产业的发展,直至发展成如今的“中国辣椒之都”。

柘城县 辣椒产业基地

睢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引进知名品牌安踏、特步、鸿星尔克、乔丹等落地,形成了400多家制鞋企业产业集群,目前年产能突破3亿双。

虞城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钢卷尺之城”,钢卷尺产业规模惊人,占全国市场85%以上,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120亿元。

中国钢卷尺城

柘城县打造100家企业的产业集群,培育出力量钻石、惠丰钻石两家上市公司,金刚石微粉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5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钻石之都”。

电动车产业是商丘市的特色产业,曾创造货运三开车型全国市场占有率连续8年第一的行业传奇,是著名的电动车生产基地。

步步先电动车

商丘交通区位优越,是国家规划的全国80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京九、陇海普铁和徐兰、京港高铁在此交会,是全国地级市中13个“双十字”铁路枢纽之一。

商丘站

商丘从纸面上来看,先天优势良好,可现实发展却不尽人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发布于 2025-09-17 17:58
收藏
1
上一篇:央媒聚焦河南商丘,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下一篇:李湘豫履新商丘市委书记,助力商丘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