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与新城,南汇千年盐都蜕变记——迈向创新之城之路

魔都与新城,南汇千年盐都蜕变记——迈向创新之城之路"/

我们来探讨一下上海南汇(现主要指浦东新区的南部区域,包括原南汇区范围)如何从“千年盐都”的历史印记中走出来,转型为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案例,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
"一、 历史底色:千年盐都的辉煌与局限"
"辉煌时期:" 南汇的“千年盐都”称号并非虚名。地处东海之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适合晒盐的滩涂,盐业曾是南汇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撑了当地社会发展数百年,形成了独特的盐场文化和聚落形态。它见证了海盐贸易的繁荣,也承载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记忆。 "局限与转型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盐业面临诸多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滩涂盐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且资源有限。 "产业竞争力下降:" 随着科技发展,海盐的提取和加工方式发生变化,传统盐业的比较优势减弱。 "城市功能升级:" 随着上海整体发展,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南汇作为传统工业区,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升级,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转型之路:从传统到创新的关键路径"
南汇(新城)

相关内容:

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南汇于唐代成陆,洪武筑城,雍正建县,是五个新城中最年轻的新城。位于东海之滨,这座新城生成与发展的根基是“向海而生,因盐而兴”。

12月23日晚8点,“魔都与新城”系列讲座第六场“南汇——向海而兴:从水乡小镇到一流滨海城市” 在线上举办。原上海南汇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王树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段炼,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等三位专家分别围绕南汇的由来、海洋文化与南汇盐业以及南汇的产业发展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讲座是《魔都与新城》系列的最后一场。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出席会议并对“魔都与新城”项目进行总结。

“向海而生,因盐而兴”——南汇的由来及历史古迹

原上海南汇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王树华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王树华在讲座中介绍了南汇的由来,由于长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向南与钱塘江水汇合,故称南汇。其地形象老鹳伸长嘴,突出在海中,又称“南汇嘴”。

随着南汇的土地不断向东海延伸,为了抗击台风和海潮侵袭和外敌的侵扰,在延伸的海岸线边修筑海塘。所筑海塘不但考证了南汇成陆的轨迹,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再现了浦东先民靠海而居的生活图景。南汇又是因盐而兴。这里的先民根据本地实际,利用海洋资源,“煮海熬波”,发展盐业生产,使南汇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海盐产区,并带动了相关的航运、商业等发展。

海洋文化与南汇盐业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段炼

段炼在演讲中详细讲述了南汇的盐业发展。古代上海经济有三大支柱:盐业、航运和棉花,其中盐业是最早的。这里曾有著名的下沙盐场。元人陈椿所著《熬波图》详细记述了下沙盐场的煮盐技术,从中可窥见当时盐业的盛况。海岸东移,盐场随之东迁,由下沙而新场,由新场而大团。在盐业经济的带动下,下沙、周浦、新场相继形成集镇。其中,新场“歌楼酒肆,商贾辐辏”,有着“赛苏州”的美誉。清雍正四年,因财赋繁重,为便于治理,划上海县长人乡和下沙盐场设立南汇县。向海而生,大海赐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资源,盐业造就了南汇昔日的辉煌。今天,这里保留了一些地名、民歌,盐业文化已经流淌到当地的文化血脉中。

从盐花浪花到创新之花

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

王思政重点从产业发展角度为南汇(临港)的未来出谋划策。农耕文明时代,南汇开出过洁白的盐花。浦东开发开放年代,南汇又绽放出壮丽的改革开放浪花。为了适应对外贸易大进大出,修建浦东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上海航空港客流量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个过亿人次的城市,航空货邮量连续十多年保持全球第三第四,为助力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立下汗马功劳。

王思政指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南汇又将开出创新之花。这里正在发展临港先进装备制造,打造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信息飞鱼等特色产业园,以及顶尖科学家社区。未来将会进一步做好制度开放试点和压力测试,开展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南汇新城面积最大,位于临港核心区,借力浦东引领区政策,已经落地了一批世界级项目。这里离上海最远,但离世界最近,面向未来的南汇新城将书写上海向海而兴的新篇章。

在“魔都与新城”系列讲座的收官之际,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博物馆领导分别发言,对项目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合作的方向。

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

季颖在演讲中表示,新媒体不仅仅做碎片化传播,也可以做有深度、有厚度、有长期价值的文化传播,《魔都与新城》这一项目正是一个好的案例。新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在五个新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何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利用文化优势聚人?如何通过产业集聚促发展?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媒体,包括澎湃新闻,会继续努力,长期研究这些课题。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

汤世芬表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驱力。作为城市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场所,博物馆也承载着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上海博物馆与澎湃新闻强强联手,推出了“魔都与新城”这个符合创新文化特质的项目,讲述“五个新城”的文化历史,从而塑造上海城市的精神品格,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今后,上海博物馆和澎湃新闻还将继续合作,推动“魔都与新城”项目的成果转化,以文旅赋能“五个新城”建设,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刘威

发布于 2025-09-17 14:28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全国12个方位命名省份,你的家乡在哪个地理坐标? 下一篇:南汇新城,探寻“新”的内涵与“特”的亮点,规划建设方案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