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五一广场又“上新”简牍了目前,五一广场东汉简的释读工作已完成了约三分之二。节目中,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黄朴华、研究员罗小华独家发布了五一广场东汉简的最新释读成果。简文“十至廿户为一丘”,指10至20户为一“丘”。“丘”可以理解为治安辖区,1996年出土的走马楼三国吴简有100余处“丘”的记录,但由于缺乏相关记载,学界对于“丘”的解读各不相同。如今,与之相隔130米的五一广场东汉简中,关于“丘”划分标准的明确记载,为走马楼三国吴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自1996年起,稳坐长沙C位2000多年的五一广场及周边区域,陆续出土多批简牍。通过简牍与文献的综合比对,研究人员得知,长沙地区在秦代的行政建置是长沙县,但长沙县隶属哪一个郡的管辖,一直是未解之谜。2023年,距离长沙五一广场约400米处的朝阳巷古井出土了一批秦汉简牍。清理秦简的过程中,考古人员陆续释读出“苍梧守”“长沙丞主官”“卅一年五月壬子朔”等简文。

“卅一年五月壬子朔”,指的是秦始皇三十一年。当时,郡一级的长官为“郡守”,“苍梧守”“长沙丞主官”分别指苍梧郡的郡守、长沙县丞主官。根据这3枚同时出土于一口古井的秦简,研究人员推测出长沙在秦代的建置是苍梧郡长沙县,且长沙县是郡治所在,类似现代的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