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揭秘皇家园林中的大湖之谜,为何它们不可或缺?

涨知识,揭秘皇家园林中的大湖之谜,为何它们不可或缺?"/

没错,中国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中几乎都有一片或多片大湖,这并非偶然,而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哲学、美学和实用考量。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模仿自然,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自然山水是中国文人墨客和皇家审美的重要源泉。 湖泊是自然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广阔的天地、汪洋的水域。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引入大湖,是为了模仿自然界的湖泊(如大海、大江),营造“缩微天地”的意境,让皇家园林仿佛成为了一个浓缩的自然世界,体现了帝王将相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
2. "营造开阔视野与空间感:" 大湖的引入极大地扩展了园林的空间感。它可以成为园林的视觉中心,将分散的建筑、山石串联起来,形成开合有致、迂回曲折的空间序列。 湖面倒映着天空、山石、建筑和植物,形成了“借景”的佳境,丰富了园林的层次和观赏性。站在湖边或湖心亭上,可以俯瞰全园,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3. "提供宜人的水景体验

相关内容:

相信小伙伴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

好像凡是去皇家园林,比如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等,都会看见一个硕大的湖,而且这个湖也不是光秃秃的只有水,在它表面一般都会建着一个或几个小岛。

那么,小君想问问各位:“为什么这些皇帝的私人公园里都必须建这么大一块水域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整个园林的布局,不管从风水学还是美学上,园林中有水似乎都是一种“惯例”,所谓“无水不成园”就说的这个道理。

其实最重要的,这个水域还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学寓意。

据记载,最早开始在园林里建大湖的皇帝是秦始皇,当年他听信传说,认为东海的深处有三座仙山,而且仙山上还长着长生不老药,于是他派出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去寻找,可是徐福自此就再也没有回来,有人说他没找到仙药怕回来获罪,于是干脆带着这些儿童们来到了一岛上,自立国家,是为现在的日本。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其实从战国时就有皇帝想去大海里寻找仙药了: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这则材料小伙伴们可以不用细读,它的大概意思就是告诉大家,相传在渤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这些山上有着无数的奇珍异兽,还长着不死仙药,连宫殿楼阁都是黄金楼阁做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传说,故从齐威王开始,无数的皇帝都梦想着能找到这样的仙山,吃上这山里的不死药,永远做皇帝。

那么,有皇帝找到了吗?

肯定没有啊,就是咱现在的远洋技术,也并没有发现在渤海或者东海有这样的仙山存在。

找不到仙山,而皇帝又非常相信这样的传说,肿么办呢?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比如从最早的秦始皇开始,他苦等徐福,等的花儿都谢了也没等到,为了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它建了一个兰池宫,并在宫中挖了一块水域,象征东海,同时在水面上建了三个小岛代表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也许当他每次望望这些东西,就能够YY着自己找到了仙山吧。

而后世的皇帝们也都纷纷效仿着始皇,也在自己的园林中挖这样的大湖和三个小岛。

比如颐和园的昆明湖加上湖中的凤凰墩、治镜阁、藻鉴堂三个岛屿,分别象征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北海公园里的北海加上琼华岛、团城、犀山台象征着蓬莱岛,瀛洲岛和方丈岛。


圆明园的福海加上水面上的北岛玉宇、蓬岛瑶台和瀛海仙山也象征着蓬莱、方丈、瀛洲。

发布于 2025-09-15 14:57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为何昆明湖名扬四海,西安、北京也有“昆明”印记? 下一篇:探寻颐和园昆明湖的前世今生,京西天然加湿器瓮山泊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