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这是清代诗人、文学家、著名对联大师孙髯翁在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中对滇池和云南历史的描述。
视频加载中...
在西南的昆明湖,就是指昆明的滇池,昆明也就是现在的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市。

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
“昆明”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少数民族“昆明部落”称号的音译,又译为“昆弥”、“昆㳽”。其是古代氐羌人后裔中的一支的“西南夷”部族。它由西北迁徙到西南地区,形成了以大理为中心,广泛分布于云贵川广大地区的彝语支民族,包括彝、纳西、哈尼、傈僳、拉祜等民族等云南本地的少数民族。

彝族服饰
昆明人到西汉时昆明部落还处于“随畜迁徙”的游牧生活阶段,其后在逐水居住,向农耕过渡中,多数形成了现在的“昆明”人,也有少数昆明人融入了白族,在彝语中昆明意为“海边的地方”。

滇池和西山风光
“昆明”作为地名是由部落名称派生出来后。昆明湖在唐、宋以前就是昆明人生活的中心地区,昆明湖最早也是指大理的洱海。

滇池中奋力向前
唐朝的南诏时期,乌蛮、白蛮兴起,南诏王阁逻凤在大理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而昆明族人居住的大理地区,被乌蛮、白蛮逐步所占,昆明族人的中心慢慢迁移到滇中的滇池地区,并将昆明的称谓,也带到了滇池地区。由于滇池地区彝族人的兴起,在隋代和唐代初期,以滇池为中心的昆明族人聚集居住地方就被称为昆州。

从84年起每年都来滇池过冬的海鸥
南诏和大理为开拓发展东方,先后在昆州(现今昆明地区),前后建立善阐和拓东城。隶属鄯阐万户府。1254年,元军攻占鄯阐,设昆明二千户所,隶属鄯阐万户府。1274年改置云南行中书省,赛典赤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1275年改昆明二千户所为昆明县,至此,“昆明”做为滇中滇池边的地名真正正式出现。

昆明滇池水面
1276年元朝正式设立云南行中书省,云南省的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昆明,昆明称中庆城,首次成为省会。滇池也因为地处昆明地区,并是云南最大的湖而又被称为“昆明湖”或“昆明池”。

大理古城
而洱海,到了明朝中期,《明史·地理志》记载“东有西洱河,一名洱海”,因形状像人的耳朵,而大的水池云南称为“海”,洱海之名才沿用至今。

大理洱海
传说昆明阿拉乡地区,头戴公鸡帽的彝族,就是最早世居的“昆明人”。

昆明滇池海鸥
而西安的昆明湖的命名,与汉武帝开疆拓土直接有关。《大观楼长联》中的“汉习楼船”,就是说的了就是汉武帝在长安昆明湖操练水军,准备收服云南的事迹。
西汉时期,通向西域大夏国(今阿富汗一带)的丝绸之路,被匈奴截断。

昆明滇池红嘴鸥
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持节出使西域诸国,归来后向汉武帝禀报,在大夏时见到了蜀布、邛杖,问其来源,原来是来自于东南身毒国(今印度)。以此判断西南方向上存在着一条由四川经云南通往印度到达阿富汗的商道。

昆明滇池畔的西山
于是汉武帝派出一批又一批使者,在古滇国人的帮助下,从西南方向向阿富汗进发,但最后都没有到达阿富汗,大多在云南境内就被昆明人(在今大理地区)拦截杀害。

昆明大观楼长联和大观楼
汉武帝雷霆震怒,派出军队征讨昆明国,汉军在昆明湖(今大理洱海)遭遇到昆明人水军的抵抗,因汉军不善水战,在洱海上被昆明人的水军阻挡,征服昆明人、开通南方丝绸商路的计划遭到搁浅。

昆明滇池和龙门
汉武帝为了能一举征服昆明人,于是在长安城的西南,人工开凿了一座大湖,用于训练汉家水军,为励精图治,将湖的名字定义为攻击的目标——昆明湖,昆明湖现今西安依然存在,但早已变成了一处旅游休闲的地方。

西安昆明池的汉习楼船
西安昆明池核心景区为昆明池七夕公园,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昆明池七夕公园建成了兼容地域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双含意公园,包括汉武楼船、鹊桥相会、鹊桥仙、荷花岛在内的景观。景区通过讲述汉武帝操练水师、鹊桥相会、恩鲤衔珠等故事,公园展示出西汉、七夕和水景三种多样的文化。

西安昆明池水面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名称的由来,是由乾隆效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而改名来。

颐和园
北京昆明湖,历史上有过多种称谓。辽金时期称为“七里泺”、“瓮山泊”,元朝称为“大泊湖”、“西湖景”,明朝叫“西海”、“金海”等。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决定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也就是今天的颐和园前身,并将拓宽大湖成为现在的规模。于是选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军的故事,将湖改名为昆明湖。乾隆皇帝在昆明湖泛舟,留下“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的诗句。

南京玄武湖
这就西安有昆明池,北京也有昆明湖的缘由。包抬孙权直至朱元璋在南京玄武湖练习水军、郑和下西洋等等,都是一代有志向的明君,力图民富国强的壮志雄心。

南京玄武湖和城墙
“滇池波平,昆岭云悠。水天一色,风月千秋。”

昆明滇池的水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