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呆了十个年头,我算不上“资深玩家”,却也算摸清了这座城的隐藏玩法。翠湖的红嘴鸥年年刷屏,看过一次觉得也就那样;滇池的晚霞虽美,挤在观景人群里看天色暗下来,又觉得少了点松弛感。
直到去了趟抚仙湖,我才发现,原来昆明周边,藏着这样一处宝地。从市区出发1个半小时直达,人均百元就能吃好住好,还能在湖光里卸下的生活疲惫,比去热门景区更治愈。
第一次去抚仙湖是2014年的国庆,和同学相邀一起,从昆明南部客运站坐大巴,一路从城市街景晃到田野青山。到了抚仙湖禄充景区,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色惊艳到,山川绿意盎然,湖水清澈见底,不含一点杂质。

还是穷学生的我们,在住宿上格外精打细算,彼时的抚仙湖还比较冷门,因此民宿特别划算:一人100元,不仅能住两晚,还包含门票和早晚饭,这种“一条龙”服务,当时觉得捡了大便宜。
住宿安顿好,自然要尝当地特色。民宿老板笑着说“吃的鱼就来自眼前这湖”,随后端上的铜锅鱼果然没让人失望,吃一口鲜得直让人眯眼;铜锅洋芋饭的锅巴脆得咯吱响,我们几个围着桌子抢着吃,最后都摸着圆鼓鼓的肚子打着饱嗝。
到了晚上,我们去湖边的小酒馆坐了坐,点了几瓶啤酒。晚风拂过湖面,带着湖水的清润凉意,我们借着这股风一起合唱《朋友》,白天赶路的疲惫和学生时代的小烦恼,好像都被这晚风与歌声吹散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特意爬上笔架山看日出。沿着山路往上走,越靠近山顶,抚仙湖的全貌越清晰——晨光里,湖水像一块被打磨过的蓝宝石。等太阳慢慢爬出来,金光瞬间把湖水从深蓝染成浅金,连岸边的石头都沾着光。我站在山顶迎着风,看着眼前清透又绚烂的湖光山色,整个人都变得轻快起来。

第二次去抚仙湖是2019年的五一,趁着假期约上几个好友,从昆明自驾1.5小时到达景区。刚走到湖边,就被熟悉的清澈晃了眼,我们干脆脱了鞋、挽起裤脚踩进去,湖水漫过脚踝,带着沁凉的触感,瞬间驱散了自驾的疲惫。



到了晚饭时间,我们又熟门熟路地点了铜锅鱼和洋芋饭,还是记忆里的味道。傍晚时分,沿着湖岸慢慢散步,清风裹着湖水的湿润拂过脸颊,远处的山影渐渐融进暮色里。那一刻突然觉得,在抚仙湖根本不用赶行程、不用刻意拍网红照,哪怕就这么坐着发呆,看湖水泛起涟漪,都能让人从里到外感到放松,格外治愈。
2023年,因为朋友要在抚仙湖求婚,我第三次奔赴那片湖。我们选了一块位置较好的沙滩,几个人动手吹气球、摆鲜花,没花多少预算,却把现场布置得满是温馨。当朋友捧着花,声音发颤地向对方求婚时,我站在一旁看着,感动的流泪。
后来,每当有朋友问昆明周边有什么好玩的,我总会毫不犹豫推荐抚仙湖——不是因为它有多惊艳,而是它懂普通人的需求:不贵、不远、不挤,却能给你一段实实在在的治愈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