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足山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城西北,元朝以前称为“九曲山”,明朝起因山脉“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改名“鸡足山”。中国十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4A级景区。
鸡足山建寺于唐朝,兴于宋元时期,明清时达到鼎盛。据史料记载,明清时大理佛教盛行,仅鸡足山就有36寺72庵,常住僧尼达几千人;香客更是络绎不绝,他们不远千里,纷纷前来烧香拜佛、祷告许愿、诵经祈福,出现了“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盛况。“鸡足一百零八寺,寺寺半夜皆鸣钟”,“半夜钟声”称得上是当时方圆百里的一绝。
从古至今,鸡足山名气大、香客多、香火旺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各路神仙都特别灵验。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心怀善念、诚心祈福许愿,心愿都会达成。据说,每当重要领导或杰出人物到来,金顶寺就会有佛光出现。作为俗人,我虽不懂佛家礼仪,但相信心诚则灵。怀着一颗对神灵敬畏、虔诚和感恩的心,提前一天沐浴更衣,第二天一大早便前往鸡足山拜谒。
第一站是祝圣寺。祝圣寺因形状像僧人化斋的钵盂也叫“钵盂庵”,初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因损毁严重,清朝时虚云和尚化缘重建。占地面积13,350平方米,由放生池、镇宝亭、天王殿、钟楼、大雄宝殿、藏经楼以及附属设施组成,是较为规范的“笳兰七堂”式平面佛教建筑,被光绪皇帝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是鸡足山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的寺庙。按照白族进殿左进右出的规矩,依次磕头拜佛挂功德---所求不多,平安、健康、喜乐足矣。礼佛结束后又在这里用了斋饭,菜品有素炒莲藕、花生、白菜、麻婆豆腐等,有西红柿紫菜汤及各种咸菜,清爽可口,比我做的好吃。餐桌上放有核桃、糖等斋果,我各拿了两个,沾沾福气。
第二站是金鼎寺。想当年两次上金顶寺都是徒步上去的。如今老了,“好女不提当年勇”!值得庆幸的是能享受到索道和观光车这些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我毫不犹豫购买了索道和观光车往返票。12分钟观光车、9分钟索道加15分钟步梯,毫不费力就到达金鼎寺。
金鼎寺位于鸡足山天柱峰,海拔3248米,是鸡足山上位置最高的寺庙。明朝崇祯年间,云南巡抚张凤翮将昆明鸣凤山太和宫的铜铸金殿搬迁到天柱峰,故得名金鼎寺;由睹光台、弥勒殿、金殿、楞严塔和大雄宝殿等组成。金鼎寺香烟缭绕、熙熙攘攘、非常热闹,善男信女们忙着填表焚表、敬香磕头,有的求升官发财,有的求姻缘子女,有的求平安健康,有的求事业有成、学业进步…看着他们诚信、肃穆中包含期盼的表情,我感同身受,坚信一个人只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那一定能得到神灵的护佑,所求一定能如所愿。我加入到排队阵营,磕头拜佛,拜释迦牟尼愿平安健康,拜弥勒大佛愿喜乐常在。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拜完众位神仙、挂了功德便觉得一阵心安。信步来到观景台,看云雾飘渺、云卷云舒;鸡足山在云雾里时隐时现、半隐半现;不远处偶尔的佛钟声,让人犹如置身天庭宫阙、仙山仙境,那种美妙的感觉真的如梦似幻!无限风光在险峰!难怪徐霞客登上天柱峰,东观日出、西望苍洱、南瞻祥云、北眺玉龙后发出“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已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的赞美。登高远望,四方美景尽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金鼎寺标志性建筑楞严塔:1932年云南王龙云拨款修建,高42米、共13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巍然屹立的楞严塔成为飞虎队空运外援物资的天然航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站是华首门。华首门距金顶寺600多米,是一道天然巨型石门;高40米,宽20米,两扇石门用一把巨石锁紧紧锁着。据记载华首门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守衣入定,待佛降临”的地方。相传,华首门每500年开启一次,每600年绽放一次红光 ;从古到今,华首门曾经开启过两次。本世纪能否开启第三次?我们拭目以待。
虽然是晴天,但冬日的鸡足山仍然给人一种冷飕飕的感觉,特别是一阵冷风过来,让人毫毛直立,充分领略什么是“高处不胜寒”。如果你计划冬天完成鸡足山之行,一定不要忘记穿厚实点;另外,除了神明灵验,鸡足山的猕猴也满调皮可爱、招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