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古建保护难题揭秘,北海公园“古建医生”的智慧良方

雨季古建保护难题揭秘,北海公园“古建医生”的智慧良方"/

雨季对于古建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古建筑保护最怕的就是雨水带来的各种侵蚀和破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渗漏与水渍 (Seepage and Water Stains):" 雨水可能通过屋顶、墙体、门窗、基座等处的缝隙或材料本身的孔隙渗入。水分在内部积聚、冻融循环或长期浸泡,会破坏结构层(如梁柱、墙体基层),导致材料软化、酥碱、剥落。同时,水渍会在表面留下难以清除的印记,破坏建筑的清洁度和美观性。
2. "冻融破坏 (Freeze-Thaw Damage):" 在北方地区,雨季往往伴随着低温。渗入建筑内部的自由水在冬季结冰时体积膨胀(约9%),会对砖石、灰浆等材料产生巨大的内部压力,导致其开裂、粉化,形成“冻融破坏”,加速建筑的老化和损毁。
3. "材料加速风化与腐蚀 (Accelerated Material Weathering and Corrosion):" 水分,特别是含有酸性物质(如酸雨)的水,会加速对石材、砖瓦、木材、金属饰件等的腐蚀和风化。例如,酸雨会溶解石灰石,导致灰缝失效、石雕图案模糊;湿气会促进木材的腐烂和虫蛀;金属构件会生锈并

相关内容:

8月27日清晨,北海公园后勤服务队零修班开始清除团城古建筑瓦面和墙面滋生的杂草,对古建进行养护。

雨季清除瓦面杂草是古建筑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古建筑的瓦面和墙面在潮湿季节极易滋生杂草。雨水滋养植物根系肆意生长,会对古建筑造成侵蚀。所以在雨季定期的对瓦面和墙面进行拔草,是必不可少的。

北海公园多年来培养出一支成熟的文物保护巡查队伍,他们会定期对园内文物古建进行细致“体检”,形成一套由发现、上报,到由专业零修队伍进行处置的文物保护闭环管理机制

人工除草工作一般在雨后进行拔草去根,并进行适当的勾缝抹灰,不仅填补墙砖缝隙,更可以抑制杂草再次生长,增加对建筑物的保护。

发布于 2025-09-14 14:28
收藏
1
上一篇:9月广西暴雨肆虐,老天狂倒水,这场雨还要下多久? 下一篇:北海端午盛景,食粽划龙舟,香茅浴享清凉,刨西瓜消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