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坛又一重磅消息来了!
北京时间9月7日下午5点,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官邸深深鞠躬,正式宣布辞去首相职务,结束了不到一年的执政生涯。

石破茂解释,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去留问题,导致自民党分裂。
这一句看似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最后声明,为他的辞职作了注脚。
这位去年9月才当选自民党总裁的政治家,原本任期应该到2027年9月,却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匆匆落幕了。

其实,石破茂的辞职并非毫无征兆。
就在今年9月2日,日本自民党召开参众两院议员全体会议,总结7月参议院选举失利的原因时,石破茂还就选举失利道歉,并表示自己“无意固守首相职位”,将在适当时间作出适当决定。

石破茂政府倒台的导火索,最早源自今年夏天的参议院选举。
7月20日,日本举行了参议院选举,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最终未能保持过半的席位。
梳理过往,这已经不是执政联盟第一次遭遇失败了。
去年10月众议院选举后,执政联盟议席同样未过半。
据报道,这是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该党领导的政权首次在两院同时失去了多数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历史性的失败,创下了自民党有史以来的最差纪录,也直接触发了党内对石破茂领导能力的质疑。
面对选举的失利,自民党内部各大派系迅速行动。
前首相麻生太郎等重量级人物率先发起“逼宫”,启动了所谓的罢免签名运动,要求石破茂立即辞职。

9月3日,麻生太郎在麻生派研修会上公开表示,他将签署并提交要求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请愿书。
麻生派作为自民党内拥有极强政治影响力的派系,开始拉拢党内的摇摆议员,试图实现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的选举。
回顾石破茂上任以来,他一直试图在中美之间采取平衡策略。
但是,这一努力最终也成了他执政的“阿喀琉斯之踵”。

特别是2025年2月访美之旅,成为他政策的转折点。
在华盛顿的压力下,石破茂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明显转向,不仅积极配合美国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的立场,还签署了极具争议的贸易协定。
这些对美关税的让步,既未能赢得美国的信任,又激怒了东方大国,使得日本陷入“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日本民众正在饱受物价飞涨之苦。
据说,超市货架上的大米价格每周都在更新,家庭食品支出的占比大幅度飙升,创下44年以来的新高。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民生困顿和政治动荡的双重夹击下,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却意外反弹。
相关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选举的失利应归咎于自民党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石破茂个人。

这种民意的复杂性,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石破茂在面临党内如此大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多次表明留任意向的原因。
随着石破茂的下台,自民党内部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

目前,高市早苗和河野太郎这两人,被视为最有力的竞争者。
高市早苗曾在2024年总裁选举中,与石破茂展开过激烈的对决,她被视为安倍晋三政治遗产的继承者,在对华政策上比较强硬。
而河野太郎则以其激进主张闻名,他不仅支持修改和平宪法,还主张将自卫队更名为“自卫军”。

显而易见,两人的崛起反映出日本政坛日益明显的右倾化趋势。
对于石破茂的突然辞职,中国网友表现出了一种幽默与尖锐的观察。
“流水的日本首相,铁打的美国驻军。”
很多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政治备受美国影响的现实。
也有网友表示,日本换首相的频率,甚至比我们换工作还要快,夸张的对比之中暗藏着日本政局的频繁更迭。

更有网友们发起联想,这边刚阅完兵,那边就顶不住了,由此幽默解读了石破茂的辞职决定。
石破茂的辞职,标志着日本政治再次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

下一步,无论谁接任日本首相,都将面临通胀高企、实际收入下降等严峻的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