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避风的港湾,而对于35岁的陈泠宏来说,却遥不可及。
自小被父母遗弃,中学时养她成人的婆婆去世,好不容易成了家又遭离异,患上尿毒症……陈泠宏似乎遇到了太多的不幸,但这并没有把她击倒,她告诉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她依然想有个家,并会为之努力。
12月12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天府花园小区,见到了陈泠宏。她看上去面色暗沉,还有黑眼圈,但却很爱笑。
陈泠宏告诉记者,她本是安徽人,她出生后就被父母遗弃,而后被一位婆婆收养,陈泠宏称她为外婆,并跟了外婆的姓。外婆把陈泠宏养大,并供她读书,可是在陈泠宏读中学的时候,外婆离世,陈泠宏又变回了孤零零一人。
2003年,陈泠宏独自一人离开家乡,来到了呼和浩特市打拼。打工期间,她很能吃苦,当话务员、卖化妆品……她干过很多工作,经常忙到忘记吃饭。为了节省房租,搬家成了经常的事儿,“我粗略算了一下,我来呼和浩特的这16年,搬了19次家,希望我的公租房申请下来后,再也不用搬家了。”提到这里,陈泠宏湿了眼眶。
在打工期间,陈泠宏认识了让她心动的人,两人在2011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自小就是孤儿的陈泠宏很珍惜她的家,但是在2014年,她被检查出肾炎,体内含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在家养病待业的两年,家庭生活也出现了问题,无奈,2016年,陈泠宏选择了离婚。

2018年,陈泠宏的病情加重,本来体重只有90多斤的她,浑身浮肿到130多斤,后被确诊为尿毒症,并也由此患有高血压、心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整日呕吐、失眠、不能喝水,这让陈泠宏备受折磨。
为了遏制病情,陈泠宏在体内埋了血液透析的管子,每次透析都要把全身的血液过滤一遍,除去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现在的身体状况根本不允许我工作,我每周要做3次血液透析治疗,也是自己一个人去。其实,这个病我已经接受了,就是每次透析结束回到出租屋,看到冷冷清清的房间,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再去烧水熬粥,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我心里就很难受,家,是我内心最大的一个缺憾。”陈泠宏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告诉记者,她最害怕的就是逢年过节。
但随后,陈泠宏擦干眼泪,嘴角上扬,她告诉记者,也是这次生病,让她感受到了很多温暖,比如低保、医保、公租房等国家的好政策,让她对生活有了期盼;内蒙古安徽商会的老乡们、身边的朋友和中学时的老师同学们给她捐款,让她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她很感动。陈泠宏拿出一个小本子,指着上面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数字说:“我把给我捐款的人都记录在这个本子上了,如果我的病好了,有机会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他们,或换种形式报答他们。”
现如今,陈泠宏每个月透析治疗的钱需要2000元左右,但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谈起换肾治疗时,陈泠宏睁大眼睛告诉记者:“那需要几十万元钱,我想都不敢想。”
如果,您也想帮助这个渴望有个家的女子,请直接联系陈泠宏本人,电话(微信):13674823773;或者直接将爱心款打入陈泠宏的个人银行账户,兴业银行卡号:622909 596129 730412;也可以致电北方新报热线电话:0471-66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