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雷州府雷祠出游镇瘴厉传奇,今朝暂停年例抗肺炎,历史与现代的矛盾交响

千年雷州府雷祠出游镇瘴厉传奇,今朝暂停年例抗肺炎,历史与现代的矛盾交响"/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传统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临的变迁与挑战。乍看之下,似乎存在一种“矛盾”:
1. "千年传统 (雷祠出游镇瘴厉):" 这体现了古代雷州人民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如瘴气、瘟疫)时的智慧和精神寄托。通过集体性的宗教仪式和公共活动(出游),人们试图驱邪避瘟,祈求健康平安。这是一种与自然抗争、寻求心理慰藉的文化行为。 2. "现代选择 (暂停年例拒肺炎):" 这是在面对全新的公共卫生危机(COVID-19)时,基于科学防疫、保护公共安全的理性决策。暂停聚集性活动,是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减少感染风险。
"然而,这并非真正的“矛盾”,而更像是:"
"时代背景不同:" 古代“瘴厉”更多指向自然环境中的有毒气体、疾病或迷信观念中的邪祟;现代“肺炎”是由特定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明确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手段。 "应对方式不同:" 古代主要依靠超自然力量、宗教仪式和群体活动来“镇瘴”;现代则依靠科学防疫、医疗手段和公共卫生政策来“拒肺炎”。两者都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威胁时的求生本能和对健康的渴望,但方法和依据已截然不同。 "价值取向的演变:"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科学、

相关内容:

2020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国人感染,华夏受灾,悲呜。为配合政府,全民抗击病毒,雷州府各地已取消年例游神等各种闹元宵活动,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然而,早在宋至和二年(1055年)的雷州军,曾经因瘴气临境,衍生厉病,郡民死者六七。百姓困苦,疾病缠身,刚经历贼寇之乱后的雷州又面临一场瘴厉大灾。

奇的是,附属雷祖祠的居民与染病逃至雷祖祠的郡民皆得保全。雷州郡守张纮闻讯后,随即下令雕刻雷祠三殿出游宝像,凡有瘴厉之村,分迎至村供奉祭祀,以驱病镇灾,保民安境。又因小村人乏不能抬像,遂再塑太尉李广小像,分游至村。果然神灵显赫,郡民得以平安。

雷祠三殿镇灾除瘴,雷州官民深感其恩,遂决意每年元宵数日前备春色两班,执神明仪仗,出游巡安,以泽万民。而府城其余神明三日方可迎驾出游,自宋伊始,因以为例。

传至今日,夏江天后宫正月初十,雷祖祠正月十一巡城,由此开启雷州府城闹元宵模式。而夏江天后宫妈祖的领先出游,也可以看出闽人迁雷渐势大,在历史上与雷州土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如今,在雷祖祠正殿之内,除雷祖陈文玉的镇殿大像和雷祠三殿像外,还有两尊稍小的太尉李广将军像,俗称“三爷”。传说其中一尊就是当年郡守雕刻的三爷小像,后因失盗,郡民无奈,又重塑其像。后三爷显灵,寻回老像,便有两尊。三爷老像既古又灵,遂被郡民亲切称之为“老王”。

而对于当年郡守为何多塑一尊太尉小像而不是雷祖或者英山石神小像,我个人认为虽是雷州雷庙,但太尉李广和雷祖陈文玉和英山石神所代表的背景大有差别。雷祖和石神所代表的是本地土著,而传说五代时期李广将军出阴兵和雷祖共同助朝廷官兵平定黎贼符孟喜之乱,官府奏请才得以入祀雷祠三殿。李广本是汉朝飞将军,一生抗击匈奴,并未到过岭南,却得以在雷州广祀,除却传说,无非就是代表驻雷的中原官府力量。而雷祠三殿出游正像之外,多出的一尊李广将军小像出巡,更有中原正统,施恩于雷,神恩皇恩皆浩荡之意。

同样是病疫灾情,无论是古代的神明出游以抚病情,还是如今的暂停年例,自关禁闭以拒病毒,都是特殊时期最科学的做法。古代,并无良好的医疗条件,疫情严重,必定扰乱人心,胡乱逃走,传播更为严重。除却神话不说,神仙出游,先是安抚民心,民心安定,则不会乱逃窜,阻断疫情传播。再者民众寄愿于神明,信仰有加,自信倍增,便会更配合医生的治疗,也就会更快得消除疫情。而如今科学发达,我们则更应相信科学,理性抗击病毒,争取早上消除疫情。古今看似矛盾的做法,却都是抗击疫情的做科学的方法。万民同心即是信仰,华夏一心便是众志!武汉,我们同在!


发布于 2025-09-13 11:43
收藏
1
上一篇:日薪5000元!短剧“爸妈演员”紧急招募?揭秘背后真相→ 下一篇:岭南瑰宝,湛江雷祖祠——雷阳八景雷岗耸异,粤西最大祠堂之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