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砸下14亿修路,大亚湾霞涌的小径湾悄悄从周末露营地升级为“吸金湾”。
这笔钱不是随便撒的。

14亿投的是与深圳对接的断头路,把惠州最南端的海岸线和盐田港、前海直接绑在一条线上。
路一通,深圳的车一小时就能冲到小径湾,惠州再也不用眼红双月湾的流量。
数据里还有一组数字:运输代理业营收21.54亿,增长13.1%;仓储业20.41亿,增长24.6%。
这背后是把海鲜、跨境电商的仓库搬到离海边更近的地方,游客白天玩水,晚上货柜车装货,同一条路赚两份钱。

环“两湾”滨海公路也在同步推进。
双月湾在惠东,小径湾在大亚湾,中间一段山路过去要绕一小时。
修通后,惠州等于把两个招牌海湾串成一条“海岸线项链”。
白天冲浪、傍晚看日落,一天跑两个湾,酒店入住率想不上去都难。
官方说要把“山、海、城”打包卖,说白了就是把海景、山景和深圳购买力打包卖。

新村村离黄金海岸二期只有400米,夏天一天三万客流。
村里把老房子改成民宿,门口卖蚝烙,后院晒渔网,一晚房费顶过去出海半个月收入。
官方点名它是“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意思是这块试验田做好了,隔壁渔村抄作业就行。
渔村想长久赚钱,就得把“渔家风情”做成菜单上的招牌菜,而不是拍拍照就收摊。

小径湾现在缺的不是海,是让人留下来的理由。
酒店群把海景房建成了“城市复制体”,价格对标深圳,但夜里除了听浪找不到别的玩法。
官方提出“郊野径”“碧道”计划,其实就是在山和河之间加栈道,让你白天玩海,傍晚爬山,夜里还能住得下去。
一旦把黄金海岸升成国家级度假区,门票经济就会升级为过夜经济,一张床位可能带来三张餐票。
惠州这一系列动作,是把深圳的外溢消费截留在自己的海岸线上。

深圳缺海滩,惠州有;深圳人周末想逃离高楼,惠州造酒店、修公路,直接把30公里外的沙滩送到他们车轮下。
以后从深圳湾口岸出发,一个小时就能到小径湾,比从宝安去大鹏还快。
谁还跑去更远的地方?
14亿修路、渔村改民宿、滨海公路拉通,这些动作都在做一件事:让惠州的海岸线在地图上看起来更短,让人流、物流、现金流跑得更快。
下一步,就看谁能把小径湾的“海景”真正变成“钱景”。
你觉得修好了路,惠州的海就能留住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