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园做分拣的小王,连续4年跟劳务派遣公司签“一年一签”的合同,今年合同到期被通知“不用来了”。他找公司要补偿,对方说“劳务派遣就是短期工,到期没补偿”,直到他去法律援助中心咨询,法官明确告诉他:企业这是违规操作,不仅要给4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之前3次“一年一签”也早踩了法律红线。
很多劳务派遣工都觉得“一年一签很正常,企业说啥就是啥”,却不知道这些看似“常规”的操作,大多藏着违规风险。其实《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早就给企业划了“红线”,今天结合法官的实务解读,把劳务派遣合同的“违规陷阱、法律底线、维权实招”讲透,帮你守住工资、补偿、社保这些核心权益。
一、先明确:劳务派遣合同不是“企业想咋签就咋签”,法律有3条铁规矩
别被企业的“我们一直这么签”忽悠,关于劳务派遣合同的签订,法律有3条硬规定,只要企业踩了,哪怕签了合同也不算数,你随时能维权:
1. 规矩一:连续签2次固定期合同后,必须给“无固定期限合同”
不管是劳务派遣还是正式工,都得遵守《劳动合同法》的统一规定: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你没犯过错、能胜任工作,第3次必须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比如你2022年签1年、2023年再签1年,2024年企业再让你签“一年一签”,就违规了——你有权直接要求签无固定期限合同,企业不能以“劳务派遣特殊”拒绝。法官特别强调: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在“无固定期限合同”上,权益完全平等,企业说“劳务派遣不用签无固定”,全是瞎扯。
2. 规矩二:只能派去“3类岗”,核心岗用劳务派遣就是违规
企业不能把劳务派遣当“万能工具”,法律明确只能用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简称“三性”岗),其他岗位用劳务派遣,本身就违规:
- 临时性:岗位只能存在6个月以内(比如电商大促的临时打包岗);
- 辅助性:只能是为主营业务服务的非核心岗(比如工厂的食堂、保洁,不是流水线核心生产岗);
- 替代性:正式工请假、产假时,临时顶替的岗(比如行政休产假,派个劳务派遣工顶替2个月)。
要是你在“流水线核心岗”“技术岗”“管理岗”做劳务派遣,还一年一签,哪怕合同签了,岗位性质就违规,你不仅能要求企业整改,还能追讨违规用工的赔偿。
3. 规矩三:劳务派遣工占比不能超10%,超了就是违法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写得明明白白:企业用的劳务派遣工人数,不能超过本单位总用工量的10%。比如企业总共200个员工,劳务派遣工最多20个,超一个就算违规。
很多企业为了省成本,把70%的岗位都用劳务派遣,还一年一签方便“随时辞退”,其实早踩了比例红线。法官提醒:哪怕你签了一年一签的合同,只要企业劳务派遣比例超标,你去劳动部门举报,企业就得整改,还可能被罚款。
二、企业为啥非要“一年一签”?3个套路,专坑不懂法的人
企业不是不知道违规,却执意“一年一签”,背后全是算计,每一步都在牺牲你的权益:
1. 套路一:到期就辞,不用给补偿金
按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到期企业不续签,要给“经济补偿金”(工作满1年给1个月工资)。但企业算准了:很多劳务派遣工不懂法,一年一签到期后,说句“不续签”,大多人会乖乖走,不会要补偿。
比如小王工作4年,一年一签,到期被辞,企业没给一分钱。其实他有权要4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算),要是企业不给,劳动仲裁一告一个准——法官处理过很多这类案子,劳动者胜诉率超过90%。
2. 套路二:换公司签合同,规避“无固定期限”
有些企业更“鸡贼”:今年让你跟A劳务派遣公司签1年,明年换B公司再签1年,后年换C公司,美其名曰“合作方变更”,实际是为了不让你“连续签2次”,永远拿不到无固定期限合同。
但法官明确:这种操作没用!只要你一直在同一家用工单位(比如你一直给甲工厂干活),哪怕换了3家劳务派遣公司,工作年限也会累计。比如你2022年跟A签、2023年跟B签、2024年跟C签,只要一直在甲工厂,就属于“连续订立3次固定期合同”,第4次有权要求签无固定。
3. 套路三:少给福利,省掉“隐性成本”
很多企业给劳务派遣工的福利,比正式工少一大截:年假天数打折、没有年终奖、社保按最低档缴。一年一签的话,很多人干不到1年就被辞,企业连年假、年终奖都省了。
比如你1月签合同,12月到期被辞,刚好干满1年,按规定有5天年假,企业却说“劳务派遣没年假”,这是违规的——法官说: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一样,干满1年就有5天年假,没休的可以要“未休年假工资”(按日工资的3倍算)。
三、法官划重点:除了“一年一签”,这2种情况也违规,别傻傻忍
很多劳务派遣工只盯着“合同期限”,却忽略了另外2种更常见的违规情形,其实这些都能维权:
1. 违规情形一:“假劳务派遣”,实际是正式工
有些企业为了省社保、避责任,让你跟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但工作地点、管理、工资发放全是本企业负责,这叫“假劳务派遣”,实际是“事实劳动关系”。
比如你一直在乙公司上班,受乙公司管理,每天打卡、听乙公司领导安排,却跟丙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工资由丙公司代发——这就是假劳务派遣。法官说:这种情况,你有权要求跟乙公司签正式劳动合同,还能让乙公司补缴之前的社保差额(比如按最低档缴的,要补到实际工资水平)。
2. 违规情形二:劳务派遣公司没资质,合同无效
不是随便一个公司都能做劳务派遣,必须有“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要是你签合同的公司没有这个证,哪怕签了一年一签的合同,也是无效合同。
比如某中介公司没资质,却帮你找了劳务派遣的活,签了1年合同,到期后不给工资——你可以直接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不仅能要回工资,还能让中介公司赔偿违规用工的损失。
四、遇到违规别慌!4步维权,证据备齐就能赢
不管是“一年一签”“岗位违规”还是“没给补偿”,按这4步做,大多能拿回权益,关键是“证据要全”:
第一步:先把证据存好,这3样不能丢
维权的核心是证据,哪怕你现在没打算维权,也要提前保存:
- 必存:劳务派遣合同(原件或照片)、工资条/银行流水(能证明工资数额和发放方)、工作证/工牌(能证明你在这家企业上班);
- 补充:考勤记录(拍照或截图)、企业通知不续签的聊天记录/书面通知、和HR的沟通录音(当面聊时录,别偷偷录电话,避免隐私纠纷)。
第二步:先协商,别上来就仲裁
很多企业怕麻烦,你只要拿出法律依据,大多愿意协商:
- 怎么说:“我查了《劳动合同法》,咱们连续签了2次1年的合同,第3次该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现在到期不续签,得给我N个月工资的补偿金(N是工作年限),不然我只能走仲裁了”;
- 协商目标:要么补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要么给补偿金+未休年假工资+社保差额。
第三步:协商不成,去劳动仲裁,免费!
劳动仲裁不用花钱,带上证据去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填《仲裁申请书》,写明你的诉求(比如“要求企业支付4个月工资的补偿金”“确认合同违规”)。
仲裁委一般45天内出结果,要是企业不服起诉,法官也会支持你——毕竟企业违规在先,这类案子劳动者胜诉率很高。
第四步:对仲裁结果不满,去法院起诉
要是仲裁结果没达到预期,你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起诉,提交同样的证据,法院会依法判决。法官提醒:起诉时不用找律师,自己拿着证据去就行,简单的劳动争议案子,自己就能说清楚。
五、签合同前必做3件事,提前避坑
与其维权,不如提前躲坑,签劳务派遣合同前,一定要做这3件事:
1. 查资质:让劳务派遣公司出示“许可证”
别光听公司说“有资质”,让他们拿《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看,也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公司名称,没资质的绝对不签。
2. 问岗位:明确是不是“三性”岗
别稀里糊涂签合同,主动问HR:“这个岗位是临时性、辅助性还是替代性?能做多久?”,要是对方说“不清楚”“就是长期岗”,别签,大概率违规。
3. 别签空白合同:条款要写死
很多企业让你签空白合同,说“回头补填内容”,千万别信!一定要看清楚合同里的“期限、工资数额、社保缴纳基数、工作地点”,尤其是工资,要写具体数字,别写“按公司规定”。
结语
劳务派遣工不是“边缘员工”,你的权益受法律硬保护,别被企业“一年一签”的套路忽悠。记住3条底线:连续2次固定期后要无固定、岗位必须是“三性”岗、占比不超10%,踩了这些红线,就大胆维权。
要是你身边有劳务派遣的朋友,把这些内容转给他,让大家都知道怎么避坑、怎么要补偿,别再吃“不懂法”的亏——毕竟每一分工资和补偿,都是你辛苦干活应得的。

(注:本文法律依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法官观点参考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具体维权可咨询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或12348法律援助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