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融合与创新之路——探寻大湘西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慈利县融入大湘西的过程,是一个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逐步深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地理上的天然归属:"
慈利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是张家界市下辖县。其地理位置使得它天然地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环绕的区域,是大湘西地理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张家界核心景区与湘西自治州的其余部分,具有“湘西北门户”和“武陵山区重要节点”的地理意义。
2. "历史发展的融合:"
"土家族文化的浸润:" 慈利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利境内的土家族习惯势力、语言、习俗、传统节日(如赶年节)等,与大湘西其他地区的土家族文化一脉相承,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基础。
"行政归属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慈利的行政归属几经变化,但最终划归湖南省,并与湘西地区联系紧密。特别是作为张家界市的一部分,进一步强化了其与湘西经济圈、文化圈的联动。
"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慈利县与湘西自治州内的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等以及湖北、重庆接壤
相关内容:
张家界市的慈利县,建县已有2246年的历史,是大湘西最早的建制县。然而,慈利直到1998年才划归张家界市,是最迟进入大湘西行政版图的一个县。清代《同治直隶澧州志•建置沿革》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分天下三十六郡,置慈姑县,隶黔中郡。慈姑,今澧属诸县,城在慈利官塔坪。”此时,按推算是公元前221年,迄今2246年。明代《弘治岳州府志》有载:“秦为慈姑县,汉为零阳、充县,地属武陵郡。”明代《隆庆岳州府志》记载:“以土俗淳慈,得物产利,名曰慈姑县。境内有七姑山,姑之义疑取此。”明代《万历慈利县志》记载:“慈姑县按旧志在邑北二十四都,今犹有城址在。瓦砾堆积,人咸呼为官塔。”官塔,就是今天的慈利县金慈街道官塔坪。秦代的慈姑县,管辖着今天的安乡、澧县、津市、临澧、石门、慈利、大庸、桑植等境及公安、鹤峰、桃源的一部分,范围非常宽广,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市。有人认为,慈姑县因盛产慈姑而得名。慈姑,又称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田里,叶像箭头,盛开白花。根为白色球茎,可以作蔬菜食用,亦可为药材。唐代诗人元稹诗云:“小片慈姑白白香,山云草荒新叶长。”白居易诗云:“家池动作经旬别,松竹琴鱼好在无;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黔中郡更名为武陵郡,广阔的慈姑县,被析为零阳、充县、孱陵三县。请注意,充县的县治在今天张家界市的城区,而孱陵的县治在湖北公安,分拆后的零阳仍然管辖着今天的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等地。零阳县是慈利县的第二个名字,县治迁至澧水南岸的白公城(相传为楚将军白善所筑)。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年),充县的嵩梁山开裂,岩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天门洞。于是,嵩梁山被改名为天门山,并分武陵郡西北部置天门郡,郡治设在充县,同时分零阳县、充县部分地域置“溇中县”,县治在今慈利三官寺三官坛。晋武帝太康元年,又分部分地域置澧阳县,辖区包括今天常德的石门县、临澧县、澧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零阳县为慈利县。明代《弘治岳州府志》载曰:“慈利,以土俗淳慈而得物产之利,故名”。从此,这个县名沿用至今,已1426年。后来,慈利先后为慈姑州、慈利州,明代又降为慈利县。明洪武二年(1369),降慈利州为大庸县,旋复名慈利县,隶澧阳府。洪武九年(1376),慈利县隶常德府。清雍正八年(1730),升澧州为直隶州,慈利县改隶澧州。雍正十三年(1735),拨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及八、九、十四都各部分地置永定县(今永定区)。民国三年(1914),慈利属武陵道,民国五年改属辰沅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慈利属慈石庸行政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在慈利县城。后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省第四督察区。解放后,慈利属常德地区,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常德撤地建市,慈利属常德市。1988年5月,慈利划归张家界市(初名大庸市)。从以上沿革可以看出,慈利与湘西地区的永定(大庸)、桑植等地山水相连、隶属交集,而与常德的石门、澧县等地关系更加紧密。那么,当年慈利是怎么划归张家界市的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家界的绝美风景被发现后,经过媒体不断宣传和推介,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因为当时核心景区分属湘西州的大庸、桑植和常德地区的慈利三个县,景区的开发、管理和运营都很不方便,尤其是多地为了争客源、争利益,引发了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必须从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上做出调整。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升格为地级市,将常德的慈利县和湘西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管辖。同时,大庸市另辖两个区:原县级大庸市改为永定区,新设武陵源区。武陵源区即张家界景区的核心地区,由原大庸市的协合、中湖两个乡,慈利县的索溪峪镇,桑植县的天子山镇以及国营张家界林场组成。这样,慈利就成了张家界的一个县,成了大湘西的一部分。慈利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交通发达,人杰地灵,是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革命老区县、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慈利的主要特产有张家界大鲵、慈利杜仲、洞溪七姊妹辣椒、江垭峡谷鳙鱼等。主要景区有张家界大峡谷、朝阳地缝景区、溇江风景区、道教圣地五雷山等。
慈利是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以及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棉花生产大县、全省柑橘、茶叶优势区域县,等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