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挑战,这6张跟骨图像,你能准确区分它们吗?

辨识挑战,这6张跟骨图像,你能准确区分它们吗?"/

请把6张跟骨图像发给我看看。
我会尽力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比如形状、宽度、高度、骨性突起的位置等)来进行区分和识别。
请上传图片,我会仔细观察后告诉你我的判断。

相关内容:

1



2



3



4



5



6



结果


1.跟骨骨髓窦

2.跟骨脂肪瘤

3.跟骨囊肿

4.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5.跟骨骨髓窦

6.跟骨单房性巨细胞瘤


分析


1.跟骨骨髓窦


骨髓窦是指松质骨内先天性骨小梁发育稀少,各组骨小梁间的骨小梁少或缺如,形成一空腔,内含有骨髓,称为骨髓窦,为正常解剖变异。骨髓窦以跟骨最多见,简称跟骨窦,其次见于股骨颈、股骨远端及髋臼上缘等处。


跟骨是足弓的重要支点,承受着来自自身及负荷的重量。为了适应承受重量的力学需要,跟骨的结构十分精密合理。其骨小梁的发育有三组:①自跟距关节后部向后下方呈斜向走行;②沿跟骨下方分布;③自跟结节处向前方伸展。三组骨小梁间有一个类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即跟骨窦。


跟骨由松质骨组成,其密度不一,在跟骨前下方跟骨沟下部存在一个骨小梁稀疏区,位于后关节面前部的下方,呈不规则三角区,尖端向上,称中和三角区(中立三角区)。是跟骨力学结构的薄弱区,在少数人此三角的的骨小梁完全缺如。跟骨骨折后跟骨后关节面外侧移位的部分常被挤压入该区。


X线表现


跟骨窦的表现 观察跟骨窦以侧位平片为佳。其特点是位于跟骨前部中央,跟骨沟后方,尖端向上,足弓后上部,承受重量轻的特定位置。窦的基底与跟骨下缘平行。与窦基底相当的跟骨下缘皮质密度高,呈致密带状或线状。


窦内骨小梁稀少或缺如。边缘清楚整齐,无明显硬化。大小1-3cm。窦内有时可见营养沟。多数为单侧,少数双侧对称发生。窦周骨质正常。


2.跟骨脂肪瘤


少见,肿瘤与骨髓关系密切,骨髓腔内可见圆形溶骨性破坏,边缘清晰,一般无硬化边,多数病变无骨膨胀;脂肪瘤内部随病程延长钙化出现率较高—靶心样钙化 。


3.跟骨囊肿


囊肿多位于跟骨后中部,与跟骨窦位置不同


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内无骨小梁,高度透亮,有张力及明显的壁,破坏区内较干净、透亮

膨胀生长,周边轻度硬化(本例的发病部位在跟骨前部与跟骨窦类似,但病灶有膨胀的感觉,周围骨小梁结构略有受压)


4.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发病年龄大多数(80%)在20岁以下


呈膨胀的囊状破坏区,囊内有粗或细的骨小梁状分隔或骨嵴,使病变成皂泡状、蜂房状外观,其外侧为薄骨壳 。


5.跟骨骨髓窦


是位于跟骨前部中央,跟骨沟后方,足弓后上部,承受重量轻的特定位置

窦的基底与跟骨下缘平行。与窦基底相当的跟骨下缘皮质密度高,呈致密带状或线状 ,没有张力及壁。


窦内骨小梁稀少或缺如,边缘清楚整齐,无硬化。


6.跟骨单房性巨细胞瘤


肿瘤多位于跟骨后部,肿瘤中心多在跟骨窦之后


破坏区边缘清楚,内无骨间隔


骨皮质变薄,临床上有疼痛 。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发布于 2025-09-09 14:43
收藏
1
上一篇:精准辨识高位与低位髌骨,一篇不容错过的专业解读 下一篇:印度助力孟加拉国独立,揭秘为何未吞并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