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个大家族
草莓是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草莓属共有24个物种,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其中,在中国自然分布的有13个种,是草莓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球广泛栽培的草莓均为栽培种大果凤梨草莓(Fragaria × ananassa),它是由北美洲的弗吉尼亚草莓(F. virginiana)和南美洲的智利草莓(F. chiloensis)自然杂交形成的八倍体杂交种。经过近300年的人工培育,在引入多种野生草莓的基因后,现今全球草莓品种已多达2000余个。

蛇莓并非野草莓
蛇莓,是蔷薇科(Rosaceae)蛇莓属(Duchesnea)的植物,与草莓算是“远房亲戚”。蛇莓在中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在中低海拔地区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与草莓相似,花托与草莓也有几分相像,因此在野外常被误认为野草莓。之所以称它为蛇莓,一方面是因为它喜欢长在阴湿的山涧石缝周围,而这样的环境恰是蛇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是它可以全株入药,主治蛇咬伤、烫伤、烧伤等外伤。
树莓、黑莓、云莓其实是一家
除了蛇莓,在野外灌木丛中,常会看到一种无数小珠攒成的小野果,那多半是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的莓果。这类果实也属于“聚合果”,由无数小果聚生在花托上,组成一个大果的模样。悬钩子是莓果里的大家族,全世界有700多种,我国有近200种,分布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从5月直到11月,都能在山林中发现它们的身影。悬钩子虽是低矮灌木或藤本,却有树木般挺拔的姿态,所以西方人称之为“raspberry”,意为“粗糙带刺的莓果”,这与中文名“悬钩子”的命名可谓异曲同工。当其进入国内水果市场后,国人又赋予它一个更雅致的名称——“树莓”。树莓的果实形态多样、颜色丰富,有红、黑、黄等多种颜色,因此在市场上被冠以树莓、黑莓、露莓等不同商品名。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覆(复)盆子,其实也是悬钩子的一种。此外,民间常说的高粱泡、蓬蘽(Lěi)等,也都是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实。
蓝莓与蔓越莓是近亲
相比前面提到的几种水果,蓝莓才是名副其实的“浆果”。它的果实都是独自发育,不会抱团,多汁的果肉里包着极小的种子。蓝莓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植物。该属植物在全球分布约有450余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我国大约有90余种越橘属植物,其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在越橘属植物中,所有能结出蓝紫色浆果的成员都可以泛称为蓝莓。蓝莓表皮总有一层白霜,和葡萄类似,这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天然分泌的一些糖醇类物质,并不影响味道,反而是新鲜的标志。蓝莓果实酸甜,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很高。此外,《本草纲目》中提到的南烛,其实也是越橘属的植物,其叶和果实都可入药,自古便是江南老百姓喜爱的夏季野果。

鹅莓就是“灯笼果”
鹅莓,由gooseberry直译而来,但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鹅莓里面也没有“鹅”。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若提起醋栗,可能有人多少会有些印象,鹅莓就是醋栗的一种。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珂夫在其晚年创作了一部名为《醋栗》的小说,主人公尼古拉·伊凡内奇碌碌无为,一生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可以种植醋栗的小庄园。能够以“醋”为名,可想而知它的酸味非同寻常。也正因此,醋栗被大师刻画成了外表光鲜,内里酸涩的象征。乍看之下,鹅莓的个头大小和外观与葡萄颇为相似。但在分类学上,鹅莓与葡萄并无亲缘关系,它属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藨子属(Ribes)。该属在全球大约有16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较寒冷地区。
我国拥有丰富的茶藨子属植物资源,目前已记载59个原生种及多个变种。这些物种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和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以及东三省分布有大量的野生种质资源,如阿尔泰醋栗(Ribes aciculare),天山茶藨子(Ribes meyeri)、长果茶藨子(Ribes stenocarpum)等,这些果子外形可爱、味道酸甜,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鹅莓的花一般单生在叶腋处,果子躲在茂密的叶丛下面,状如葡萄,却能长到栗子般大小。不过,鹅莓与葡萄外观上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鹅莓果实表面有像小刺一样的绒毛,而且果实是一个个独立的,不会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鹅莓果肉通透,清晰可见一道道的纵纹,这其实是它们的纵行维管束。加上残留的花萼,让果子看起来像小灯笼,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灯笼果”。

“奇异莓”的祖籍在中国
2018年,一种来自新西兰的奇特水果登陆中国超市,售价高达每斤200元,随后迅速走红网络。它有枣的外形,口感却如猕猴桃,商家美其名曰“奇异莓”。其实,它的学名叫作软枣猕猴桃,是妥妥的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猕猴桃属在全球有54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我国属于优势产区,有52种。

作者:李勃(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