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关,一个古朴宁静的古镇

听朋友说,夹关古镇好玩,游客又少,对古镇有这个特别情愫的我,当然不会错过,在上周末就来打卡了。
夹关古镇位于邛崃白沫江畔,离成都不远,从成都出发,车程约两个小时。
一.夹关古镇的悠久历史夹关古镇,又名夹门关,因镇西观音岩的啄子山、胡大岩两山,对峙如门,地势险要,中横一水而得名。有"关在山边,水出其间"之说,有2300多年的历史。
与平乐、固驿同为邛崃三大古镇。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民谣。
自古以来,夹关人就依山而生,傍水而居,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素以“川西水乡”著称,
夹关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古蜀的边关。
据记载,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二.游夹关古镇走进古镇,街上人烟稀少,没有商业的喧哗与人来人往的拥挤。
我们悠闲地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幽静古老的气氛,夹杂着过往岁月的气息,流淌在老街巷陌的空气里。
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雕梁画栋,许多房屋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
夹关人依河畔而居,一江两岸三桥的格局,古朴宁静。
来到了夹关古镇,一定要到河边去看一看。古镇的魅力就在这儿。

整座古镇沿着白沫江依江而建,穿镇而过的白沫江,将古镇分为南北两岸。

南北两沿岸都是独具特色的吊脚楼,水沫河上三座古石桥,与古宅、碉楼、廊桥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融为一体,仿佛一副岁月静好的山水墨画。

(一)吊脚楼古镇大量临水而居的吊脚楼,修建于明清时期,代表着夹关历史的记忆和乡土文化, 是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

吊脚楼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古代的夹关人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在河流旁边建造高脚柱的房屋,称为吊脚楼。
吊脚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面全悬空,仅靠竹梯或木梯上下进出的全吊脚楼;另一种则是一面与地面相连,其它三方悬空的半吊脚楼。夹关的吊脚楼属于后者。

吊脚楼的底层是空地,一般堆放柴草杂物、农具和畜舍的储藏空间。
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乡土风情和本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是乡村社区的重要标志。

我行走在古老的石板桥上,惬意的欣赏着沿岸古香古色的吊脚楼,还有水乡的宁静风景,令我陶醉!

(二)古石桥夹关古镇有三座清代石桥,从下游至上游分别是:万福桥、永寿桥、庆元桥,连接着古镇南北两岸。

顺江而上,沿着青石板小路走过,就会依次经过永寿桥、庆元桥,也最出风景。
三座桥都用青石板一块一块砌成的,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万福桥万福桥,取万福攸同之意,又名“夹关大桥”,为最宽的一座,是改建过的桥。



条石平铺为桥面,桥面距河面较近,弯腰便可在水中洗衣洗菜,又叫“踏水桥”。至今还保留了清朝的模样,桥墩轮廓明显,看上去古朴十足。比较窄,不能过小车,走路安全。
在永寿桥南头,立有一面碑墙,镌刻着三座桥修建的历史,以及当地群众捐资的情况,碑文大多已经漫漶不得而见。
庆元桥庆元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全长约70米,距水面高仅1米,12个桥墩。

现叫雄关桥,比永寿桥还要宽点,不仅可过行人,汽车也可以在上面行驶。

漫步在夹关的石板桥上,欣赏着江边沿江修建的吊脚小楼民居、横跨两岸的石板小桥、江中静静流淌的河水、竹筏、沿江散步的人…这些景观让夹关小镇烟火味十足,有“川西小江南”之感。(三)廊桥除了原有的三座石桥外,在距庆元桥上游200多米处,近十年又建起了两座廊桥:清江廊桥和仿古廊桥。
上游的两座廊桥风格各异,清江廊桥为双孔桥,跨白沫江支流,仿古廊桥单跨拱桥,跨白沫江主流。


沿着石阶走上清江桥,站在清江廊桥上凭栏远眺,两岸风景尽收眼底。在桥下碧波的沫江河面上,游弋着许多的竹筏船。

在沿河岸边,开有许多茶馆,一字形排列的遮阳伞下,人们三三两两的坐在那里,喝茶、聊天、观赏着沿岸的美景。

过了桥,便来到古桥碑、古牌坊、碉楼处。


在古牌坊左前方,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峰。通过古牌坊,沿着山间小路不远处,便可到达山顶。山顶上有一座‘香崖’古寺。
(四)雕楼古牌坊右前方,是一座高高的碉楼。

碉楼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外观为三楼一底方形土墙建筑,长9.2米,宽5米,高12米,顶楼为木质结构。

登上碉楼可以看到整个古镇的全景。
雕镂前的香崖寺文化公园广场上,有许多小吃店铺,商贩吆喝声不断。
沿着广场临河小路走,尽头是厕所和一座仿古廊桥,还有苍翠森林。


●仿古廊桥●
夹关古镇的吊脚楼、古石桥、古牌坊、雕楼,见证着古镇的悠久历史。
邛崃黑茶古镇周边还有万亩茶山,茶山在夹关镇白沫江的南岸。是邛崃非常著名的黑茶种植主产区。

据介绍,邛崃是世界黑茶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最早的茶马古道起始地。

公元903年(前蜀天复元年),中国第一个黑茶产品:火蕃饼,在邛崃诞生的。
后蜀大臣毛文锡集茶事研究之大成,撰写了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巨著《茶谱》。
《茶谱》记载了40余种唐代名茶之品名、性状。其中记述:“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号。又有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入西蕃、党项,重之。”“火蕃饼”,就是中国最早的黑茶。
如今,万亩茶园成为邛崃夹关的经济支柱,茶叶也成为夹关最主要特产。最近几年茶产业观光体验游迅速发展,夹关也享有“茶乡“之声誉。
逛完古镇,买了一点黑茶带回成都,算是到夹关的回馈。
如果你也喜欢古镇,不妨去看看!
——END——记得文末点亮在看,赞下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