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美食传奇,发面馍沾酱豆,阜南人共同的味蕾记忆

阜南美食传奇,发面馍沾酱豆,阜南人共同的味蕾记忆"/

哈哈,您说的这个“发面馍沾酱豆”,听起来就是阜南当地非常地道、充满烟火气的一种风味小吃!
“发面馍”就是那种用发酵面做成的、松软暄腾的馍,口感扎实。“酱豆”则是用黄豆或黑豆做成的、口感绵密顺滑、味道浓郁(通常是咸香的)的一种酱状食物,有的地方可能还会加一点肉末或者蔬菜粒增加风味。
把松软的发面馍掰成小块或手撕成条,然后泡在或蘸着浓稠的酱豆里吃,那种滋味确实很特别,是很多地方(尤其是江淮地区)常见的吃法,但在阜南,它可能有着更深厚的地方情感和特定的做法、口味。
“阜南人都知道”这句话,精准地表达了它在当地的普及度和代表性。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可能是一种童年记忆,一种邻里间分享的日常,一种充满地方特色的生活符号。
说得太对了!这味儿,确实地道!您是不是也特喜欢吃这个?

相关内容:

在外吃东西多了

生活越来越好了很多时候,很多人不禁会怀念小时候的地锅蒸馍再配着奶奶下的酱豆子

地锅蒸馍就酱豆那种味道,你还记得吗

对大多数阜阳人而言,酱豆是记忆里最家常的风味小菜。旧时的城乡,每到冬季,甚至直到春天,这段时间时令蔬菜往往接不上季节,更多时候需要一日三餐就着咸菜下饭,故而家庭主妇们便把晒酱豆视为家庭生活的一件大事,哪怕日子过得再清苦,只要守着几盆酱豆,心里也就有了十足的底气。一碟鲜香适口的酱豆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尤物,调剂着寡淡无味的寻常生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柴米油盐酱醋茶”,显而易见,“酱”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看来在这个开门七件事中,最不起眼的恐怕非酱莫属了。尤其“以豆合面而为之”的原料制曲酶变加盐等基本工艺制作的“中国酱”,在人类发酵食品史上更是独树一帜、极具魅力。

有人说,南方多偏爱豆酱,北方则喜欢面酱,而豆瓣酱则多用于西南一带,是川味调料之一。这一种说法我不敢完全同意。阜阳地处安徽的西北部,淮河以北,按照地理位置来说,应该是地处北方。但阜阳基本上都是豆酱。

酱豆,阜阳俗称“酱豆子”主要原料为大豆、面粉、食盐和水,经过制曲和发酵等过程制成。由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面粉中含大量淀粉,蛋白质和淀粉的同时存在,更适宜于多种有益菌的繁殖,使原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充分分解而生成了风味独特的豆酱。豆酱呈金黄色,鲜美香醇。

在阜阳,制作酱豆的过程俗称为“晒酱豆”,一个“晒”字道出了制作酱豆的主要秘笈。但一年中能够晒制酱豆的日子屈指可数,酷暑盛夏三伏天是最佳时机。三伏天太阳温度最高,等外面地上晒得直冒烟,屋内热得像蒸笼,也就迎来了晒制酱豆的黄金时间。

“锅巴蘸酱豆,一辈子吃不够”。这是阜阳人一句挂在嘴边上的俗话。同时也道出了阜阳人对酱豆的喜爱。的确,在阜阳的一日三餐里,酱豆总会与面食如影随形。一碟酱豆,搭配更出锅的热馒头,吃的时候,先掰一小块馒头去蘸酱豆,然后放进嘴里,如此反复,又咸又辣又香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在阜阳,酱豆不仅是居家老百姓的家常小菜,更成为厨师们灶台上的重要调味料。油锅烧热,用油炒熟炒透后再烹调使用,用于酱爆或酱烧菜肴,具有调味、增香、提鲜和上色的作用。鲜味更足,如酱爆肉丁、酱爆茄子、鱼香肉丝等,流芳至今。

来源:阜阳发布

发布于 2025-09-09 03:43
收藏
1
上一篇:白面馒头蘸酱大对决,你喜欢哪种酱?探秘您的最爱酱料 下一篇:厨师长揭秘万能蘸料秘籍,一料多用,家常食材轻松拌面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