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玩耍的主要方式之一,闲暇时间约上两个盆友一起漫步在田园山间。筒子们有没有为此专门补充过知识以应对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呢?
1
装备物资要带齐
在前期准备装备和物资时,可分为必备和可选两类:手机、保暖衣物、水、食物、药品是“必备”品;鞋、袜、护膝、登山杖、头灯、手电、轻便雨衣等可自选。
一般来说,徒步应配备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鞋(例如轻便跑鞋、徒步鞋),隔一个小时换鞋行走,并使用行走、小跑相结合的方式,以减轻足底压力。
2
行走方式要科学
徒步是全身运动,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要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当感觉脚趾或脚掌痛时,勿用脚掌一侧行走,否则时间长了会极为痛苦。
在春意初露的日子里,徒步是个不错的选择。徒步根据穿越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城郊、乡村、山地、江河徒步。但是,徒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城郊和乡村间进行。徒步者,在进行中长距离的徒步活动时,通常需要穿专门的徒步鞋以保护脚底。
对于平常缺少锻炼的人来说,刚开始就练跑步可不太科学,容易对膝关节造成冲击。快走就不同了,在空气新鲜的郊外逛逛,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达到了运动耗脂的效果。专家建议,一个人每天运动量的最低限度应该是消耗3000大卡的热量,这正好与步行一万步所耗热量相当。准备好防寒的衣物、舒适的鞋,做一做适度的伸屈运动,漫步5分钟之后,就可加快步伐了。走路速度较快的人,每分钟约能行120~130步。每天一万步的量需要1.5小时,可以分次完成,每次至少应快走30分钟。
初上路的“驴友”,不要逞强走完全程,如果关节不适,身体过于疲惫,就要珍惜健康,理智放弃。
3
食物配备要充足
在徒步途中,“驴友”不宜食用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食品,应该补充粥、米饭、粉、面、馒头等谷类食品、蔬果和运动饮料等易消化食品。
4
寻找水源
山上通常都可以找到水源,我们应当借着地图或地形,学习寻找水源的方法。一般的露营地都可以找到水源,它是露营时不可或缺的东西。在国内的山地里,到处可见清澈的水源,不但干净而且味道甜美。
通常用来评鉴露营地的水源是否理想的条件有两个:
1.清洁的程度
2.水源离露营地的远近
无论多么充沛的水源,其上游如果有小屋,或者水源附近曾经作为营地的话,那么水源一定被污染过,所以千万不要直接饮用。我们都知道湍急的流水有自净作用。可是由于露营季节时,人们都涌向山地,因而污染了水源,使得河流的自净作用消失殆尽。
登山时,应该充分研究地图,以了解山中水源的状况。通常沼泽或山谷中,没有铺设道路或人工设施的地方,其附近的水源比较干净。假如发现河流中凸出水面的沙土上,附着锈状物或油污时,或者有异味发出的话,就不适合饮用了。
在水源极少时,不妨考虑饮用池塘的水。如果水面没有水泡或呈现污浊状时,就不必担心清洁问题。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先过滤、煮沸后再饮用。
冬季下雪量多的地方,即使到了仲夏时分,棱线上仍然留有残雪。棱线下方滴下来的水是生津止渴的好东西。露营时,万一找不到可以补充水源的地方,这就是最佳的水源。到融雪的山上露营时,由于早晚温度比较低,因此要留意储存用水,以免水被冻结而缺水。又因夜间温度偏低,雪层有时候会冰化,所以要避免滑落的危险。
5
保护眼睛
春季眼睛预防和保护至关重要。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症状。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因此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身上发生。城市中,光照不足时,大雪反射的光线尚不能造成雪盲症,但降雪间隙短暂的阳光照射仍可能对人眼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天气放晴,积雪反射的光线仅需半个多小时就可导致人眼受到严重损伤。
由于北方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特别是东北地区,在冬季人们的饮食当中很少出现新鲜蔬菜,加之餐桌上大鱼大肉类的出现和个人饮食习惯影响,很多人的维生素摄取量很少,临近春季大地上的雪花并未融化,而阳光强烈照射,所以在春季出现雪盲症的现象很多。这是由于身体内叶绿素也就是维生素的缺乏造成的。众多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中,松针最特别,因为松树这种植物在北方很常见,既不花钱也无公害,纯绿色。采摘适量的松针也不至于破坏树木本身,可煎服或泡水喝。平时调整饮食结构,注意用眼休息,在阳光强烈的日子里出行适当佩戴墨镜,雪盲现象就能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