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豪掷3500亿投资遭美15%关税重击?李在明投资惨遭滑铁卢?

韩国豪掷3500亿投资遭美15%关税重击?李在明投资惨遭滑铁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李在明“亏大了”或者“没亏”。
"首先,3500亿美元的投资额可能存在误解或夸大:"
这个数字通常指的是"美国对韩国的累计投资总额",而不是单一年度的投资额,更不是三星集团对美国的投资额。美国对韩国的累计投资非常庞大,因为美国企业在韩国有长期的、广泛的业务,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 即使是三星集团,其对美投资也只是这个总额的一部分。三星在美投资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并且已经在美国建立了多个大型工厂。
"其次,关于美国加征15%关税的说法:"
美国确实在2018年开始对包括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加征关税,主要是针对钢铁和铝产品。 但是,"加征15%关税的说法可能并不准确"。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对韩国加征的关税税率大部分是25%,而不是15%。当然,也存在一些特定产品税率为10%或20%的情况。 此外,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税率更高,达到了25%。
"第三,李在明和三星集团是否“亏大了”?"
"三星集团层面:" 三星在美国有大量的投资和业务,是美国重要的企业之一。美国加征的关税对三星肯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增加进口成本、削弱美国市场的

相关内容:

差一点!真的就差一点,李在明这趟美国之行,差点把自己送成了“卖国贼”。当他从白宫会议室里走出来,居然松了一口大气:“总算平安走出来了。”

听起来像开玩笑,但当场的人都明白,这不是夸张。因为在去美国前,特朗普发了一条推文,把整个韩方代表团吓出一身冷汗——

“韩国到底怎么了?看起来像是一场清洗或革命。”

熟悉特朗普的人都知道,这位老哥喜欢先放狠话,再摆谈判架势。可问题是,这话太像2018年他怼朝鲜时的风格,韩国人立马想起那段“夹在中间被夹得生疼”的日子。

特朗普的套路: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李在明其实早有准备。他出发前,啃完了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这本书在政坛简直成了“应付特朗普必修课”。

书里有个核心策略:“先提出极端要求,再慢慢妥协。”

比如和日本谈贸易,美国先狮子大开口要涨50%的汽车关税,最后砍到20%,日本还得装感激。
再比如越南,美国先开口要500亿逆差调整,最后谈到200亿,越南还得说“谢谢老大”。

这次也一样。特朗普推文就是个信号:先给你点压力,再等你上桌谈判。

协议一出:谁赚谁亏一眼就懂

那么,最后的成果呢?数字一亮,大家心里都有数。

美国对韩国产品加征15%关税。

韩国承诺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

外加1000亿美元能源采购单。

35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韩国一整年GDP的18%。这还只是“投资承诺”,没算其他隐性条件。

再对比一下:美国2024年的GDP是28.7万亿美元,3500亿在美国眼里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但对韩国来说简直是割肉。

有人调侃:“美国写了个保护费清单,韩国老老实实签字了。”

造船业:真能靠砸钱救活吗?

更戏剧化的,是李在明跑去费城参观韩华集团收购的造船厂,还拍胸脯说要投50亿美元升级改造,把年产量从不到2艘提高到20艘

听起来是不是很燃?可业内人士直接泼冷水:

美国造船业最大问题不是钱,而是缺技术工人

设备老旧,连焊接工序都比韩国落后十几年。

供应链不稳,造船关键零件要靠进口。

换句话说,就算韩国砸钱,美国也不一定能立马起死回生。那50亿美元,更像是一种“投名状”。

为什么要这么拼?

很多人会问:李在明图什么?为啥要签这种吃亏的单子?

其实道理很现实:韩国没得选。

韩国外贸依赖度高达70%,出口是命根子。

对美国:需要安全保护伞。

对中国:需要庞大市场。

以前文在寅政府玩过“安美经中”——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那时候还能平衡,但现在中美对抗升级,哪边都不允许韩国模棱两可。

李在明在白宫说:“不能再走安美经中的老路。” 这句话既像表态,又像留口子。

因为与此同时,韩国前国会议长朴炳锡正带队去了北京,还带着李在明的亲笔信。意思很明白:美方要安抚,中国也得安抚。

数据背后:韩国的难题

我们再看几个冷冰冰的数字:

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1620亿美元,占比22%。

对美出口1190亿美元,占比16%。

对华顺差300亿美元,对美基本持平。

这说明什么?韩国如果得罪中国,芯片、汽车、化工全都会出大问题。

再看能源:韩国70%的能源依赖进口,其中液化天然气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要是断了供应,韩国冬天可能直接“拉闸限电”。

所以李在明这次访美,表面上签了一堆投资单子,实际上是花钱买“安全感”。

韩国的钢丝:能走多久?

这就像走钢丝:一边是特朗普“开口就要钱”,一边是中国“要你别站队”。李在明手里那根平衡杆,就是韩国的国家命运。

问题是,这钢丝越来越细。

经济一头拴在中国。

安全一头拴在美国。

中间还夹着朝鲜时不时来几发导弹。

走得好,韩国还能保持灵活;走不好,就可能摔下去粉身碎骨。

悬念还在

李在明这次能全身而退,已经算不容易了。

但问题是:

3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韩国真拿得出来吗?

美国的造船业真能靠50亿复活吗?

韩国还能维持“既不放弃美国,也不丢掉中国”的平衡多久?

这些问号,可能才是李在明心里真正的焦虑。

发布于 2025-09-08 00:43
收藏
1
上一篇:美日新贸易协议敲定,日本将斥资5500亿美金加大美国投资力度 下一篇:满满烟火气!绵阳夜市盘点,这些超好逛的地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