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价格乱象揭秘,同一航班票价竟相差4倍,究竟为何?

机票价格乱象揭秘,同一航班票价竟相差4倍,究竟为何?"/

“机票价格乱象:同一航班为何价差超4倍?” 这确实是许多旅客在预订机票时遇到的困惑和痛点。同一航班、同一日期、甚至同一时间出发,不同旅客或通过不同渠道购买到的机票价格可能相差悬殊,有时甚至超过4倍。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复杂因素:
1. "动态定价 (Dynamic Pricing):"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供需关系:" 航空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价格。节假日、旅游旺季、热门航线、红眼航班等需求旺盛时,价格会上涨;而平日、淡季、需求较低的航线,价格会相对便宜。 "预订时间:" 越早预订通常越便宜。随着离出发日期越近,需求增加,价格也相应升高,甚至可能出现“最后一分钟”的溢价。 "剩余座位:" 座位是有限的商品。随着航班售出进度加快,剩余座位越少,航空公司为了尽快售罄,会提高价格,尤其是高端舱位。
2. "舱位等级与附加服务 (Cabin Class & Ancillary Services):" "不同舱位:" 同一航班可能有经济舱、超级经济舱、商务舱、头等舱等不同等级,价格差异巨大。即使同为经济舱,也可能因为包含的服务不同(如免费行李额、餐食、选座、退改签政策等

相关内容:

据澎湃新闻,消费者黄先生在一购票APP上花费3129元购买机票后,在另一售票平台上发现相同机票仅卖570元,价差达到2559元。黄先生随即向民航局投诉,要求对方“退一赔三”。近日,该售票平台一工作人员表示,平台已退还消费者差价金额。至于其他问题,会直接与客户沟通。黄先生表示,他的确收到了差价款,但未收到退款及其他赔偿。目前他准备采用司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为何会出现不同平台机票价格相差巨大的情况,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找最优惠的订票渠道?




航空公司根据实时客座率、市场需求调整价格,同一航班可能设置不同折扣舱位,低价票售罄后剩余票价上涨。OTA平台因数据缓存技术延迟,用户查询与支付时可能看到不同价格。还有部分平台默认勾选保险、服务包等非必要项目,实际支付金额高于票面价。例如某案例中,平台标价690元的机票含隐形费用后实付1069元。低价机票可能存在“钓鱼价”吸引下单后强制补差价、利用退票期截留差额等行为。另有平台私自退票重购高价票以规避赔偿。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如果平台故意隐瞒真实票价或捆绑销售,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情权条款,构成价格欺诈。民航局规定要求平台明示退改规则,否则相关条款无效。对于这种欺诈行为可优先通过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投诉,需提供购票记录、沟通录音等证据。若协商无果,可依据《民法典》起诉主张“退一赔三”。




那我们如何能买到比较实惠的机票呢?可以使用比价工具与价格监控工具,比如使用天巡、智行等工具跨平台比价,设置价格闹钟跟踪目标航线。优先选择航司官网或合作平台,避免中间商加价。关注航司每月会员日(如春秋航空9日、东航18日),利用早鸟票、积分兑换降低费用。机场小程序、信用卡专属通道常有额外折扣。




还有,在支付前核对费用明细,取消默认勾选服务;优先选择支持“裸票”销售的渠道;保留行程单、沟通记录作为维权证据。

发布于 2025-09-06 00:58
收藏
1
上一篇:“138”“136”开头的来电慎防,警惕陌生号码潜在风险 下一篇:揭秘飞机票价格波动,为什么一会便宜一会贵,买票价格差异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