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万货款追讨半年,对方竟用尴尬手段应对!

近3万货款追讨半年,对方竟用尴尬手段应对!"/

将近3万的货款追讨了半年,对方称使用了“非常尴尬的手段”,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沮丧且棘手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对方可能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并且这些策略可能触及了道德甚至法律的灰色地带:
1. "拖延与敷衍 (Delaying and Deflection):" "频繁更换理由:" 不断找各种借口,时而说资金周转困难,时而说忘了,时而说需要时间。 "踢皮球:" 找各种理由不接负责人电话,不回微信,或者把责任推给其他人(比如“老板不在”、“财务没联系我”)。 "拖延付款时间:" 即使答应付款,也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迟到“下个月”、“收到发票后”、“忙完这阵子”。
2. "心理施压与道德绑架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Moral绑架):" "暗示或明示对方的困境:" 暗示自己也很不容易,希望对方能“理解”,从而不好意思催款。 "利用关系或人情:" 如果之前有合作关系或人情往来,可能会用“老朋友了,别太计较”这样的话来软化态度。 "散布负面信息:" 可能会在背后说你的坏话,或者暗示不付款对你的影响(比如影响合作、声誉等)。
3. "“尴尬”的具体含义推测 (Interpre

相关内容:

高先生反映

有家企业来采购食品

约好每月结一次账

现在等了快一年

钱还没有拿到



高先生拿出合同

是2024年8月签的

买方是

“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卖方是

“浙江畅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高先生说

他们给“浙江畅享”供应产品

跟“浙江昆仑大数据”对接

合同上的合作内容是副食品

生活用品货物采购

期限一年

货款结算方式为按月结算

每月20号前

甲方支付上月订购货物的款项



高先生:各种各样的水果,然后中秋时候的月饼糕点,还有一些调味品,厨房用的那些。



高先生提供了双方的沟通记录

第一次送的是人参果

送货单上的收货地址是

浙江油田园区厨房

后来也给宁波那边的食堂送过东西



因为时间久了

采访时

部分送货单的照片打不开

去年10月29号

高先生询问九月货款

对方回复

“还没审批完 我催下”



高先生:这个财务很严格的,你不要多催,你多催的话,他会故意卡你钱的。

记者:后来这个钱有没有打给你们呢?

高先生:至今为止一分都没有,我们到11月份做完就不供货了,然后就一直在催钱。



高先生提供了统计的供货明细

将近三万块钱

他在工作群里催过

说是也问过对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高先生:他跟我说这个钱会解决的,会打的,但是什么时候不说。

记者:这个钱的数额他们确认过吗?

高先生:确认过,因为我们都是确认好开发票的。



聊天记录里

对方公司的王总在今年7月回复

“这个结算是没问题的

我们不是没办法么”



还提到高先生这边投诉了不实信息

希望能撤掉

投诉的大致内容是

高先生觉得东西

供应给了中国石油的下属单位

现在拿不到钱

怀疑中国石油与外部公司有利益往来



高先生:在中石油这边签的合同,商谈的,所以那我就说我投诉中石油,并且那个王总他也自称是中石油内部的人,下派公司这样的意思。



高先生带记者

来到当时签合同的写字楼

在杭州滨江区

有梯控

物业工作人员:甲方叫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不在我们这里,没有的。

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公开电话:您说的这个“昆仑大数据”跟我们中石油不属于同一家企业,是两家企业,我们里面没有任何股份的,只是办公场所在同一层楼,之前我们跟它是有过合作的,但是很早了,应该是2023年之前。



高先生联系“浙江昆仑大数据”的王总

对方没有接电话

王总的微信电话铃声:没有太大理想和抱负~

高先生:他还天天换这个铃声。

王总的微信电话铃声:家人平安我已知足,虽是别人眼中的小人物,却是亲人依赖的顶梁柱~



记者留下联系方式

表明采访意愿

对方后来回了电话

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总:从我们这拿的食用油还没给钱呢?

记者:货款大概有多少?

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总:一万多块钱吧,我们欠他应该三万多块钱,总共差额应该是一万到两万多。他现在就是用一些非常尴尬的手段,去我们集团投诉,我们本来就是中石油孵化的单位,那集团找到我,我肯定要处理这个事情,7月份的事情。

记者:您说的是因为他现在投诉,所以钱不能打给他吗?

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总:对啊,我们得先处理内部投诉。

记者:那之前是什么原因呢?

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总:之前是我们在换人,之前负责供应链的同事离职了,前一个离职的人员带进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他们也没有交接,都我们找他们,找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就拖到今年。

记者:跟您说要退这个钱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总:今年6月份吧。

记者:那如果他把投诉撤掉之后,给他打款的周期大概是多久,多久能给到?

浙江昆仑大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总:肯定是一个月内给他结算掉。



高先生反馈

他这边确实有大概一万元没给

“浙江昆仑大数据”

但事情应该一码归一码

他还说

他们这边去年11月份

就联系王总说了货款的事

并不是今年6月份



高先生:合同主体的那个“昆仑大数据”公司,从法律上面说跟中石油没关系。(“昆仑”)能给我们,尽量大家和平解决是最好的,实在不行那我们也会考虑法律途径。



发布于 2025-09-04 23:28
收藏
1
上一篇:健身卡退费风波,竟被莫名扣除总费用35%! 下一篇:健身卡退费引争议!身体不适退卡被扣35%,法院判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