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唐朝当时还有一种独特的称呼?揭秘古代社会称呼之谜

你可知唐朝当时还有一种独特的称呼?揭秘古代社会称呼之谜"/

是的,唐朝时期除了我们最常说的“唐朝”这个正式国号之外,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时期,人们也有其他称呼或指代方式。
最主要和最相关的称呼是:
1. "大唐 (Dàtáng)":这是唐朝人,尤其是当时的人们,最常用的自称。在唐朝人的文献、碑刻、自称以及对外交往中,“大唐”是非常普遍的用法。例如,著名的《大唐西域记》就是玄奘口述、辩机奉唐太宗敕命编撰的,书名就直接用了“大唐”。在当时的文献中,“大唐”和“唐”经常可以互换使用,但“大唐”更带有一种气势和主体性。
"总结来说:"
"官方正式国号:" 唐 (Táng) "当时人常用自称/泛称:" 大唐 (Dàtáng)
所以,如果你听到“大唐”,尤其是在讨论唐代历史或文化时,它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唐朝”。

相关内容:

说起唐朝,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大唐”,但你知道吗?唐朝还有个超霸气的称呼,叫“巨唐”。这“巨”字可不是随便叫的,背后藏着唐朝全方位碾压同时代的超强实力。

一、疆域之巨:

唐朝版图最大时,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交趾,北抵大漠 ,这广袤程度,简直超乎想象!像李白出生在碎叶城,现在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附近;王勃南渡是为了探望在交趾(今越南)做官的父亲,那会儿这些地方可都归唐朝管。日本人画的大唐地图更是夸张,西至里海,北到贝加尔湖以北,虽然有点水分,但也侧面反映出唐朝在国际上影响力极大。

这么大的版图可不是充话费送的,是唐朝几代人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那可是军事天才,灭东突厥、平薛延陀,被四夷尊称为“天可汗”,这称号就是巨唐实力的最好证明。唐高宗再接再厉,灭掉高句丽、百济 ,让唐朝的威望在东亚地区达到顶峰。到了武则天时期,虽然内部有些折腾,但对外军事上也没落下,牢牢守住了唐朝的边疆。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出使天竺,使团被劫,这要换个弱国,可能就忍气吞声了。但王玄策可不是吃素的,他凭借大唐的威名,从吐蕃和尼泊尔借了八千兵,就把中天竺给灭了。这事儿在《旧唐书·王玄策传》里有记载,“玄策从骑三十人,皆为贼所掠,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 ,你看,就因为背后是巨唐,王玄策才有这底气。还有《西游记》里唐僧取经,每到一国,报上“东土大唐”名号,对方就好吃好喝招待,这可不是小说瞎编,在当时,唐朝就是这么有牌面!

二、经济之巨:

唐朝的经济有多强?那简直就是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农业上,曲辕犁、筒车这些先进农具的广泛使用,让粮食产量蹭蹭涨。水利设施也搞得好,各地的灌溉系统发达,保障了农业丰收。像《新唐书·地理志》里就记载了不少水利工程,什么引泾水灌溉农田啦,修渠筑堤防洪啦,都为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手工业更是发达,丝绸、陶瓷、金银器这些产品精美绝伦,畅销海内外。唐朝的丝绸那可是奢侈品,在国外贵得离谱,罗马帝国的贵族们都以穿唐朝丝绸为荣。陶瓷也厉害,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艳丽,是当时的爆款出口产品。商业就更不用说了,长安、洛阳是国际大都市,城里店铺林立,还有专门的商业区,什么东市、西市,热闹非凡。《长安志》里描述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吆喝声、买卖声。

唐朝还和世界各国做生意,丝绸之路就是一条黄金商路,源源不断地把唐朝的商品运往中亚、西亚,甚至欧洲。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贸易也很发达,广州、泉州等港口都是重要的外贸口岸,外国商船进进出出,带来香料、珠宝,运走丝绸、瓷器。据记载,唐朝和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这经济影响力,可不是一般国家能比的。

三、文化之巨:

唐朝文化,那是开了挂一样的存在。先说诗歌,唐诗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作品流传千古,直到现在我们还在背诵。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充满自信和洒脱;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他们的诗不仅在中国受欢迎,还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体刚劲有力,被后人称为“颜筋柳骨”;吴道子的绘画,线条流畅,富有立体感,被尊为“画圣”;唐朝的音乐融合了各民族的特色,《霓裳羽衣曲》就是代表作,舞蹈也是精彩纷呈,像胡旋舞,节奏明快,舞者身姿轻盈,看得人眼花缭乱。

唐朝文化还特别包容,不管是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佛教从印度传来,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玄奘西行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翻译整理,让佛教文化在唐朝大放异彩。伊斯兰教、景教等外来宗教也在唐朝有了一席之地,唐朝政府还专门为这些宗教修建寺庙,允许传教。这种文化包容度,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四、军事之巨:

唐朝军队的战斗力,那可是相当恐怖。在武器装备上,唐朝有先进的铠甲、兵器。明光铠,造型精美,防护性强,士兵穿上它,在战场上就像穿了一层钢铁护盾;陌刀,又长又锋利,威力巨大,“人马俱碎”可不是夸张,是真能把敌人连人带马砍成两段。

唐朝的军队编制也很科学,前期实行府兵制,兵农合一,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士兵们身体素质好,又有战斗经验。后期虽然府兵制瓦解,但募兵制兴起,职业军人的战斗力更强。唐朝军队还特别注重训练,士兵们要练习骑射、格斗、阵法等技能,每天都是高强度训练,所以上了战场才能所向披靡。

唐朝对外战争胜率超高,灭东突厥、西突厥,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闻风丧胆;征高句丽,虽然过程有点坎坷,但也大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和吐蕃的战争互有胜负,但唐朝始终能保持战略优势。就连和当时号称世界强国的大食,在怛罗斯之战中,虽然最后战败,但也让大食见识到了唐朝军队的厉害,不敢轻易东进。唐朝的军事威慑力,让周边国家都老老实实,不敢轻易挑衅。

五、国际影响力之巨:

唐朝是当时的国际老大,这可不是自封的。周边国家纷纷向唐朝称臣纳贡,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科技。日本就派了大量遣唐使来唐朝,最多一次来了五百多人,他们把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建筑风格等都学了回去,对日本的大化改新产生了关键影响,日本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唐朝文化的影子。

新罗(今朝鲜半岛)和唐朝关系也很密切,新罗留学生在唐朝最多,还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不少人考中后在唐朝做官。唐朝的文化、科技源源不断地传入新罗,新罗的政治制度也仿照唐朝进行改革。


唐朝还通过丝绸之路,和中亚、西亚、欧洲国家有贸易和文化交流。波斯(今伊朗)的商人经常来唐朝做生意,带来香料、珠宝;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也和唐朝有往来,双方互派使者,交流文化。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欧洲很受欢迎,欧洲人对神秘的唐朝充满向往。

在这种万国来朝的背景下,唐朝的国际地位极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诗就是唐朝国际影响力的真实写照。唐朝就像一个巨大的引力场,把世界各国都吸引过来,共同创造了一个繁荣的国际交流局面。


参考资料:

1. 《新唐书》

2. 《旧唐书》

发布于 2025-09-04 21:43
收藏
1
上一篇:唐朝巅峰辉煌,200国朝拜,征服30国,究竟何等强大? 下一篇:买鲈鱼攻略,不是越大越好,避开3种易混淆鱼,肉细味鲜,次次买到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