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北部有座城市,名字里带个“湖”字,东北边就挨着全国第三大淡水湖,可提起这湖的归属,当地人总忍不住叹气。它就是湖州,因太湖而得名,如今却连太湖的管辖权都没有。这是为何?

站在湖州的滨湖大道上,能清清楚楚看见太湖里的渔船,可划着船往外走五十米,就到了江苏地界。当地老渔民说:“以前湖里撒网,网脚过界都得赶紧收,不然就惹麻烦。”这事说起来,还得从七十年前的一场剿匪说起。
湖州的地理位置特殊,东边挨着嘉兴、苏州,南边靠近杭州,西边接安徽宣城,北边和江苏无锡搭界,像个楔子扎在江浙皖三省交界地。
明清时期,太湖沿岸的渔业、航运大多归湖州管,那时从湖州坐船进太湖,顺流能到苏州、无锡,湖里的银鱼、白虾一半都产自湖州水域。当地县志里记载:“湖城因太湖得名,舟楫往来,渔商云集”,可见这湖对湖州多重要。

1949年后,太湖里不太平,湖匪盘踞在芦苇荡里,抢渔船、截货船,江苏、浙江两边的地方武装都管过,可湖面没界限,你追我逃的总抓不干净。为了彻底清剿,政府专门成立了太湖剿匪指挥部,把整个太湖水域划归指挥部统一管。
到了1953年,太湖周围的土匪基本被清干净,这指挥部却没就地解散。为了方便管理,新设立的镇泽县划给了江苏苏州专区,而太湖水域跟着镇泽县一起,成了江苏的地盘。
消息传到湖州,大家不乐意了,怎么说划就划了?浙江这边不乐意,江苏那边也不让步。那时两省的争执不光在太湖,舟山旁边的嵊泗列岛也闹得凶。

嵊泗离浙江近,舟山渔民祖祖辈辈在那里打鱼,可行政上归江苏管。江苏的税务人员上船收税,浙江渔民就跟他们吵。
1953年,经过一番考虑,嵊泗列岛划给了浙江舟山,算是给浙江补了块地;太湖就彻底归江苏,但把太湖沿岸五十米内的水域还归湖州管,不过湖州只有管理权。两省一看,各有得失,也就不再争了。
可湖州心里的坎儿过不去,以前半个太湖都是自家的,湖里的鱼虾、湖上的船运,养活了多少人。现在倒好,只能在岸边五十米内划小船,连撒网都得小心翼翼。有老人记得,那时滨湖的渔民都改行了,“湖里的鱼再多,捞不着有啥用?”

这些年,湖州靠着太湖搞起了旅游,湖边修了栈道,建了观景台,游客纷纷来湖州欣赏太湖美景。
有人建议湖州改名,要是真给湖州换个名,你觉得叫什么名字能既贴合历史,又能凸显湖州的特点?欢迎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