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勇夺先锋,领跑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复苏浪潮
是的,根据公开报道,特别是2023年5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发布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复苏监测报告》,儋州市在2023年第一季度表现突出,其经济复苏指数(CERI)在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
儋州市能够领跑,主要原因通常被认为包括:
1. "自贸港政策红利:"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点区域,儋州享受着政策倾斜,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资源流入。
2. "旅游业复苏强劲:" 儋州拥有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和度假酒店,受益于疫情后国内旅游需求的释放,旅游业恢复迅速。
3. "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
4. "产业集聚效应:" 在临港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集聚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排名通常基于特定的时间窗口和指标体系(如报告中的经济复苏指数),反映的是某一阶段的动态变化。儋州的表现是其在特定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的结果。
相关内容: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李珂 记者王心武报道 疫情后,如何尽快恢复经济,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恢复状况如何?哪些行业恢复最快?每日经济新闻联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旗下的道口金科,利用覆盖百万量级中小微企业的税务、发票、支付、工商等多个数据源,涵盖各类企业经营数据,以2—4月期间企业真实的经营活动,测算各省区、城市、行业较去年同期的恢复比例。海南省儋州市领跑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复苏指数高达271.62%。
年初,新冠疫情呼啸而来,停工、停产、限制出行……全国经济遭受重击。国内疫情虽然在2月之后总体得到控制,但其“余威”尤在,众多城市仍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艰难求索”。2—4月,335座城市中超3成还在50%的复苏线附近奋力前行时,儋州、那曲、果洛、林芝和烟台这5座城市经济复苏指数已超100%。
具体来看,儋州市一骑绝尘,以271.62%的恢复情况遥遥领先,甩开第二名那曲市(复苏指数149.15%)120余个百分点。此外,果洛、林芝、烟台的复苏指数也分别达到121.61%、117.69%和107.79%。儋州市超100%的复苏指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城市经济不仅恢复到了上年同期水平,甚至还在疫情之下实现了大幅“反超”。这比起承载了我们众多经济复苏“期望”的大型城市(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这5座城市如黑马一般“突出重围”,让人意想不到,其中,以海南省儋州市尤甚。
然而,为什么偏偏是这5座城市呢?从行业数据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纵观儋州市等5座城市的行业经济复苏指数不难看出,2—4月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行业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从18个一级行业2—4月整体经济恢复情况来看,这些行业复苏的势头相对更足。
据了解,儋州市在推动经济复苏上,采取多管齐下同向发力,多措并举落实落地,有力促进经济复苏。自2月12日儋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后,儋州市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抓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市委书记袁光平、市长邹广等市领导身体力行,带头上街购物、堂食,拉动消费,为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站台打气,鼓励市民走出家门消费。同时多次深入商业广场、商业街区等处调研商贸服务业和餐饮业复工复产复市情况,要求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有序推动商家经营重回正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让市民乐享美好生活,让城市尽快恢复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为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落地,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儋州出台了《儋州市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方法》,指导全市各类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复工复产。细致落实省“三农”领域“一抗三保”10条措施,细化为40项具体任务,在全省率先实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制度、运销奖补等19项扶持政策和措施,解决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各类问题。启动实施《支持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政策措施》,推出贷款贴息、资金补贴、减免税费等16项具体惠企举措,扶持企业、商铺以及餐饮等服务行业门店恢复复工复产、开门营业。印发《儋州市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旅游业发展暂行办法》,自2020年3月22日至7月25日“贴息”2亿元支持旅游企业复苏。多管齐下、同向发力,多项举措的落实落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