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澳门,感受寒暖交织的幸福时光

小而美澳门,感受寒暖交织的幸福时光"/

您提到的“小而美”澳门,确实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与“寒暖”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
"“小而美”澳门的幸福:"
"空间上的“小”:" "精致便捷:" 澳门陆地面积狭小,人口相对较少,这使得城市更加紧凑,出行方便,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通勤上,可以更专注于享受生活,体验当地的美食、文化和风景。 "易于探索:" 小小的澳门,可以轻松地用双脚走遍大部分地方。从大三巴牌坊到威尼斯人,从议事亭前地到路氹金光大道,美景触手可及,无需远行就能感受不同的风情。 "资源集中:" 丰富的娱乐、餐饮、购物、文化等资源高度集中,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无需大范围奔波。
"品质上的“美”:" "历史与现代交融:" 澳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故事,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同时,澳门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拥有世界级的酒店、赌场、娱乐设施,充满活力和时尚感。 "生活品质高:" 澳门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相关内容:

毗邻新葡京的老街区,这里街道逼仄,店面招牌密密匝匝,市井烟火味十足。

人口67.6万,面积32.8平方公里,从规模上看,澳门只是“弹丸之地”,人力、土地、资源均有限,但却被誉为“美食之都”、“旅游之都”、“购物之都”......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现代与古老并存、奢华喧嚣与古朴宁静交织。

原来,澳门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人们逐渐习惯用较文雅的“濠镜”来指代。而濠江,南海水系河流,从广澳湾(企望湾)入南海,与澳门联系密切,故又以“濠江”代指澳门。

而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外又有十字门,故合称澳门。洋人对澳门则称作Macao,则是源自“妈阁”,意为当时澳门人口中的妈祖庙,当时到达的葡萄牙人后来知道Macau一词,便成为了澳门正式的外文名称。

没有河流的澳门,却拥有“濠江”这个文雅又好听的名字。400多年的葡萄牙殖民地的历史,已经翻篇。濠江两岸风云际会、命运跌宕起伏的故事,或许早已隐藏在狭窄的小巷里。见证历史的人,一代代老去,成为城市别样的风景。

20年前的澳门和今天的澳门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个时候澳门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企,治安情况严重恶化。

自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注重民生问题,提倡“发展成果共享”。历史长河沉淀过往,濠江二十年来辉煌发展奔流,无问东西、无论新旧,而只要是有关寒暖,只有生活在其中的澳门人,才最懂其中真滋味。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澳门人均GDP高达8.64万美元,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排名世界第三,可谓“富得流油”。与1999年刚回归时相比,增幅达到将近5倍。

而今,走进澳门,深入这片小而美的“都市森林”,你才发现,浮光掠影背后,如今的澳门人,生活到底有多幸福!

图:南都记者 潘劲松

文:南都记者 陈 军

热闹大街上,大姐热烈的装扮,仿佛一朵红莲要盛放。

宁静教堂里,小女孩与大人耳语,甚是幸福的一幕。

各种宗教信众和睦相处,形成一道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新老社区楼宇层层叠叠,营造城市多重异度空间。

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大三巴牌坊,以及附近的炮台和澳门博物馆,这里的一雕一刻、一草一木,讲述的都是澳门的历史。

每一条街上白底蓝字的路牌、鲜艳色彩的艺术装饰,和弯弯曲曲的小巷和特别有质感的碎石路面,营造着澳门的艺术特质。

澳门街道种类有:大马路、马路、街、路、石级、公路、围、圆形地、前地、巷、斜巷、斜坡、牧羊巷、里,因应地势等特点而来,规制不同,各有特点。

深入内街巷,最地道的澳门故事在这里日日演绎。

离开景区,沿途散落着一些老房子和葡式建筑。

虽然近些年澳门发展迅速,但在繁华地之外,老街深巷的生活依然闲适而安逸。

翻阅报纸还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澳门上班,娱乐场所或者酒店通常是三班倒,时间在早上9:00-下午6:00,中午一小时午饭时间。不过这里得闲的人多喜欢吃下午茶,然後晚上8点锺左右才吃晚饭。

骑楼老街石板路上,学童牵着大人的手上学、放学,留下美好的童年印象。

学生下课后。

澳门的族群构成十分复杂。世界各地的很多族群,都有人在此定居、工作或观光旅行。

回归后,依然可以看到头戴古老高帽、身着礼宾服的队列在街头行进。

澳门的奢侈品比内地便宜,顾客在店外排长队。在遍地都是世界遗产的旅游城市澳门,景点总是热闹非凡,买买买、逛逛逛、吃吃吃。

发布于 2025-09-02 19:57
收藏
1
上一篇:“「绘心绘语·你好澳门」濠江情深,习近平重要讲话蕴藏深意” 下一篇:「绘心绘语·你好澳门」情系濠江,习近平这些话语蕴藏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