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抠门经济学
航空业的利润就像沙滩上的水珠,稍不留意就会蒸发。春秋航空的盈利之谜,首先藏在它的“抠门经济学”中。在航空圈里,春秋航空的“抠门”是出了名的。别家传统航司拼着搞全方位服务,它却干脆换了条路,不跟这套玩法较劲,反而把自己定位成“空中巴士”:只保证把人从A地送到B地的基本运输,剩下的所有额外服务,全都明码标价,要享就得掏钱。像是托运行李、机上餐食,还有能伸展开的宽敞座位,这些在传统航司眼里算“标配”的东西,到了春秋这儿都成了要额外花钱的“奢侈品”;更别说飞机上的毛毯、一杯饮用水,想用上也得单独付费。但你还真别小瞧这份“抠”,春秋航空的成本控制能力确实让人佩服。它把飞机座椅换成不能调节的直角款,再稍微压缩点座位间距,一下子就让飞机能多装15%的乘客;选机场也不挤热门大机场,专挑小机场起降,还常选非高峰时段,机场杂费一下就省了不少。更关键的是,它家飞机清一色全是A320系列,不管是维修保养、买零件,还是培训飞行员,都不用搞五花八门的规格,成本自然降了一大截。到今年8月,春秋航空已经有134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平均机龄才7.76年,正是好用又省心的时候。
2. 盈利密码
春秋航空的盈利密码不止于省钱,更在于精准的市场定位能力。春秋航空把中国航空市场的“两头需求”摸得透透的:一边是商务旅客要的全服务体验,另一边是普通大众更看重的性价比,它清楚知道自己该抓哪头。在三四线城市的航空市场里,春秋挖到了专属于自己的机会。早从2023年的数据就能看出来,对价格敏感的旅客已经占了46%,这些人比起机上有没有餐食、能不能调座椅,更在意机票要花多少钱。春秋顺着这个需求,把运力往三四线城市的新兴机场挪。这些地方的机场收费更低,能拿到的航班时刻也更灵活,刚好躲开了和三大航在热门黄金航线正面拼抢的麻烦。它在国际航线的布局,也透着股精明的战略劲儿。不像三大航把重点放在远程洲际航线上,春秋专挑东南亚、东北亚市场下功夫。2024年它国际航线的ASK(可用座位公里)比上年涨了81.3%,恢复到了2019年的七成多。而且随着RCEP协定深入实施,昆明、南宁飞东南亚的航班越来越密,这些航线虽然单客收入比不上洲际线,但成本更可控,也不容易受地缘政治的影响,稳当得多。除此之外,抓政策红利这事儿,春秋也没落下。民航局对低成本航空有不少针对性支持,比如支线机场收费能减免、航班时刻分配有倾斜、还有民航发展基金返还,这些政策组合拳用下来,每年能帮公司省不少运营成本。正是这种能精准踩中政策窗口的本事,让春秋在扩大规模时,比别人多了股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