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宁城散记,探寻辽代大明塔的历史足迹

02宁城散记,探寻辽代大明塔的历史足迹"/

这是一篇关于辽代大明塔的散文,可以作为“02宁城散记之辽代大明塔”的内容:
"02 宁城散记之辽代大明塔"
踏入宁城(今内蒙古宁城县),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这里曾是辽朝的腹地,龙兴之地,散落在城乡间的辽代遗存,无声地诉说着那个王朝的辉煌与沧桑。而在众多遗迹中,辽代大明塔,无疑是其中最醒目、最令人驻足的坐标。
初见大明塔,它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般巍峨高耸,甚至可能因为岁月的侵蚀和周遭现代建筑的映衬,显得有些低调。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塔身呈八角形,通高约42米,是一座典型的辽代密檐式砖塔。塔基宽阔厚实,用巨大的条石砌成,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稳固。塔身砖雕精美,虽然部分棱角已被磨平,但佛像、莲花、卷草等纹饰依稀可见,透露出当年的精致与庄严。
登临塔内,螺旋向上的阶梯陡峭而狭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行。木质的楼梯早已腐朽,被铁栏杆取代,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向上攀爬,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塔内空间幽暗,只有狭窄的窗洞透进些许光线,空气中弥漫着尘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每每近距离仰视大明塔,仿佛能听到风铃枭枭清音从塔角处徐徐传来,时常能感觉到他也注视着我。闲坐在附近的小饭馆里,听着当地的老人们娓娓的述说着大明塔的动人神话传说。相传久远以前,宁城大明镇这个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住着一条长着十个脑袋的恶龙,有一天恶龙发怒,冲出水面把天顶破了,后来被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上了窟窿。

随后又经过了很多年以后,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不少山川和平原,恶龙再也回不去大海了,肚子一饿就兴风作浪吞吃牲畜、野兽和人,人们在每年四月初八这天,都得把三牲牛、羊、猪给它送去,恶龙要求每年还要吃一对童男童女。 又是一个四月初八,王母娘娘的三个女儿路过此处,听说了恶龙弄得人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搅乱人间太平,决定为世间黎民除恶,遂回蟠桃园偷了九颗仙桃扔给恶龙吃,恶龙的九个脑袋脑浆迸裂,它腾空而起飞到城后落了地,变成了现在的九头山。

在托塔李天王的帮助下,在恶龙的头、腰、尾各筑一塔,终于铲除了恶龙,挣扎中的恶龙尾巴一摇塔身倒了半截,恶龙尾巴也摇断了,断了的尾巴甩到了新开坝梁上鲜血直流,流成了现在的老哈河。三妹化作美人石,立在恶龙的身边,在塔边看守恶龙不让它在复活,从此以后,每年的四月初八,当地的人们会在美人石前烧香、供奉果品以纪念王母娘娘的三个女儿和托塔李天王。

大明塔就这样巍峨矗立着,雄伟凝重,俯视着千年的人间变迁,生生不息,岁月就这样悠悠的流转,千年来,它虽然经历了三次大的地震和余震的波及和数次的修缮,它依然就这样静静的矗立着,默默的看着世间的繁华与战火,看着贵族们的兴起和没落,看着普通百姓的日落而栖,日出而作,看着这片土地的农田周而复始的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看着辽,金,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更迭;看着无数的像高桥,陈革,郝瑞廷,丙丁火(本名巩书安),冯春清 ,冯贵亭,朱海山, 张希恒,李永财等牺牲的抗日烈士英雄们,也看着今天的现代化乡村的巨变。

发布于 2025-09-01 22:28
收藏
1
上一篇:千年雷峰塔突发奇变,意外倒塌现神秘地洞,洞中惊现白蛇与佛教无价至宝? 下一篇:透视大明王朝1566,揭秘吕芳背后的宦官“金字塔”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