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8年祭,探访日本三景松岛,削山建城见证涅槃重生奇迹

海啸8年祭,探访日本三景松岛,削山建城见证涅槃重生奇迹"/

这是一个关于海啸8年后松岛“削山建城,涅槃重生”的回访报道框架或概述:
"标题:海啸8周年回访松岛:削山建城,见证奇迹重生"
"引言:"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滔天海啸重创了美丽的松岛。这座以其壮丽岛屿和传统“松岛八景”闻名遐迩的度假胜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如今,正值海啸灾害8周年之际,我们回到这片土地,探寻昔日的伤痕,更聚焦于当地如何以“削山建城”的惊人魄力,进行灾后重建,迈向涅槃重生的道路。
"主体内容:"
1. "记忆与伤痕:" 简述海啸对松岛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被海水吞噬的房屋、道路,损毁的风景,以及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巨大伤痛和记忆。 拍摄或描绘灾后初期松岛的景象,与今日形成对比,突出重建的艰难起点。
2. "“削山建城”的雄心与行动:" "核心理念解读:" 介绍松岛灾后重建的核心策略——“削山建城”。解释这一概念:利用部分被毁山体或通过削平山坡的方式,获取土地,建设新的公共设施、住宅

相关内容:

(图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周超2011年3月14日拍摄的海啸后松岛野蒜海岸。)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28日日本讯(特派记者 柯立)“明年奥运会的圣火从雅典采集后,将搭乘专机,在松岛着陆,然后启动东北灾区奥运火炬展示和传递。”

11月中旬在宫城县东松岛市野蒜小镇,从事灾后复兴工作的森佑树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日本三景”之一松岛涅槃重生

(图为野蒜小学旧址前立着闭校纪念碑。)

“松岛やああ松岛や松岛や”,直译为中文就是:“松岛呀/啊啊松岛呀/松岛呀!”

这首挺“魔性”的小诗,是日本江户时代狂歌师田原坊所著的俳句,描写日本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日本三大海岛之一的松岛。

2011年3月14日,长江日报特派记者从仙台市区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松岛边的野蒜海岸,满目皆疮痍:大树被连根拔起,住宅、酒店、景区各色建筑都变成了碎木板和垃圾,汽车像被捏瘪的火柴盒……

据日本媒体当时报道:宫城县一处避难设施——野蒜小学体育馆距海岸1.3公里,地震后,附近居民纷纷前来避难。场内垫子上坐着两三百人,老人孩子居多。

2019年11月中旬,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回访东松岛市野蒜小学旧址,这里被改为救灾交流中心,小学已搬到附近海拔25米高的半山腰。

东松岛市复兴政策部复兴都市计划课课长森佑树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经过8年努力,松岛又恢复昔日之美:大约260个岛屿星罗棋布在太平洋松岛湾内外,千姿百态的红松与黑松屹立在灰白色岩石上,古寺晚钟追夕阳,海鸥成群逐碧浪……

明年3月,从雅典采集的奥运圣火,将在野蒜小学旧址不远处的海边着陆。

森佑树:松岛的蓝太美了,让我义无反顾

(图为野蒜小镇新建的独立屋。)

作为东松岛市灾后复兴的积极参与者,森佑树对野蒜的重建如数家珍。他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刚发生灾难时,这里一片荒芜。我从北海道过来,和东松岛人一起重建家园。至少有7个高地团地(因灾转移到海拔高处的大型集合住宅区)同时在建设,我白天在工地上,几乎每天都与建设公司开会到深夜。那种忙碌而充满激情的工作,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两年前,他的援建时限到了,必须回老家原单位上班。“松岛的复兴事业刚刚开始,在工程如火如荼时离开,觉得心里很寂寞。”返回北海道后,他取得了家里人的支持,举家搬到松岛定居。

通过8年的努力,一座智慧防灾生态新城拔地而起,表面风格与老城相似,但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微电网等新科技。小镇地处观光胜地,旅游业受灾影响大,目前已经恢复到灾前八成;另两大经济支柱农业和渔业,基本赶上灾前水准。

【编辑:毕婷】


发布于 2025-08-29 23:27
收藏
1
上一篇:日本三景揭秘,绝美风光背后的震撼魅力! 下一篇:甲午海战风云,三景舰性能低劣却对北洋海军构成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