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适老化转型之路,从洞察需求到确立标准,共筑“有标可循”的宜居环境

家庭适老化转型之路,从洞察需求到确立标准,共筑“有标可循”的宜居环境"/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适老化”从识别需求到建立标准的探讨性标题或主题。它点明了这一领域发展的两个关键阶段:"发现和满足实际需求",以及"建立可供参考和评估的标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这个主题:
"一、看见需求:家庭适老化改造的起点"
“看见需求”是家庭适老化改造的逻辑起点和核心驱动力。这包括:
1. "识别关键人群的需求:" "老年人自身:"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视、听、动、平衡等)下降,对居住环境的安全、便捷、舒适、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发生变化。例如,需要防滑地面、扶手、易操作的开关插座、充足的照明、紧急呼叫系统、无障碍卫浴等。 "家庭成员(尤其是照护者):" 照护者面临体力消耗大、心理压力大、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等问题。适老化改造可以减轻照护负担,提高照护效率,例如安装家政机器人、简化家务流程、提供远程监控等。 "未来潜在需求:" 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家庭适老化不仅是满足当前老年人的需求,也应为未来家庭成员可能面临的老龄化做好准备。
2. "发现现有居住环境的痛点:" 通过实地勘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现有家庭环境在安全、便利性、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8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开发布了《适老家具设计指南》的国家标准;9月1日起,《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的国家标准也开始实施。

这两份国家标准,都规定了什么内容?对规范适老化产品,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又能如何更进一步促进适老化改造的推进?

4个月两份相关文件相继出台

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4个月的时间,两份相关的文件相继出台,它们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家居的老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周静敏:高速适老化的背景下,很多老人在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家具,比如桌椅、板凳、柜子,很多并不适合老人日常生活的家居,可能对老人的使用、舒适度起到一些负面作用,甚至影响安全。

《适老化家具设计指南》的出台,从根本上给设计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方向,让设计师在这样的框架中展开设计,对整体设计品质都会有很大提升。同时,它也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二者相比较,

《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指南》的家居产品范围更大,更具有指导性,侧重宏观层面的建议;

《适老化家具设计指南》的家居产品范围更小,但更加精细、具体,比如会提及尺寸、结构、材料、颜色等等。

可以说这两份国家标准起到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作用。

如何看待“伪适老化”?

两份国家标准有怎样的意义

可以看到整个市场上产品在不断增加,增速也很快,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伪适老化”的现象,包括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或者说实际上设计并不专业,我们该怎样去伪存真,去弥补这些不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周静敏:之所以出现“伪适老化”,就是因为没有标准。因此,两份国家标准发布的意义,也在于可以剔除“伪适老化”的东西。

在这两份国家标准里会有明确需要满足的内容,它们规范的是最低标准、是底线,如果不能满足这两份国家标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品。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的,这就是这两份国家标准意义,它们不仅提出了方向,也是一个评判标准。

推进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如何改变大家的认知?

我们在谈全社会适老化改造的时候,前提就是认知上的障碍。因为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有这样的产品,或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需求。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怎么样去改变大家的认知?

周静敏认为,首先最大的障碍就是大家的认知。

一方面,老人本身从自尊或认知上就不接受这些,大多数老年人不服老,不希望被打上老年人的标签,这是宣传推广重点。

另一方面,是否有合适的、好的产品可以拿来做宣传,说服老年人使用,用产品打动他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同时,适老化设计、改造的专业队伍是不够的、是欠缺的,一定要培养相关人才。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适老化示范和普及都要宣传好,才能真正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于 2025-08-29 14:13
收藏
1
上一篇:防蓝光产品是智商税还是必需品?揭秘购买真相 下一篇:北纬37°甜蜜警报!山东樱桃季,尽享爆汁大樱桃盛宴